忘忧社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每天写500字

是贫穷限制了认知,还是认知的匮乏导致了贫穷?

2018-12-23  本文已影响9人  文啼鸟

人穷志短

出于生存的本能,贫穷的人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温饱。如果你问流落街头、衣不遮体的乞丐,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回答一定是吃一顿饱饭,有一身温暖的新衣服。

贫穷的人很少会有什么开天辟地的伟大梦想,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之前,一切梦想都不过是扯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其中生理需求排列在最底层。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

人穷志短,没什么错。身处贫困处境,自身不饱时,若还抱着拯救世界的梦想是不是有点太不切实际?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王健林的一个亿的小目标,让朋友圈里的人都惊呼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我们的小目标可能是去旅行一次,可能是被观望已久的一个职位录取,可能是自己写的稿子被大V录取…能把一个亿作为一个小目标的人可能真的不在我们的想象力范围之内。

但这就像我们的朋友圈里,每天有人晒学习,有人晒旅行,有人晒订单,有人晒娃,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目标不同,我们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梦想。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是不在我们以往的认知范畴中的。当我们见识到了新鲜事物时,我们的认知也随之增加,但无论怎样增加,我们的圈子有限,认知的提升范围也还是有限的。

如何突破限制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的7岁拍到56岁。半个世纪的追踪,残酷揭示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

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社会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辈命运,为活下去竭尽全力,只有考上并读完牛津的那个孩子打破了阶层壁垒。

我们出生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未来的发展,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在社会福利机制越来越健全的当下,我们的生理需求基本都已得到解决,随着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认知也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下不断刷新。

随着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丰富的梦想,当梦想的力量足够强大时,就有更大的动力去突破限制。

贫穷确实会限制我们的认知,认知不够也会导致人的追求不同。认知丰富所追求的目标自然更高更远,认知狭窄就去努力拓宽认知,再去提升目标。

但这并不容易,那位考上并坚持读完牛津的孩子,必是付出了极致的努力,才具有了打破阶层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