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下班后》池本克之
花了一天多翻完了这本很薄的小书,记录一下看完以后还记得的书中提到的“增值点”:
1.新的一天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了
实际上,新的一天不是开始于起床后,而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了。要让新的一天充满活力,前一天晚上不仅要做好充足的计划和准备,还要让自己睡好。如果出差,因为住所更换,人们常常会睡不好。为了第二天更好地投入工作,好老板懂得为下属花钱住好酒店。假如第二天你有想做但又没有足够动力去做的事,可以在前一天就做好充分准备。比如作者提到为了让自己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去晨跑,他尝试前一天晚上就穿着运动衣入睡,这样第二天一早直接起身迈开步子就可以了。这会让我们的行动力大大增加。
2.娱乐和旅行都是极好的磨练工作所需技能的时机
(1)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作者举了自己跑百公里马拉松的例子。百公里的目标很庞大,所以他在正式开跑前给自己设置了必须完成300公里的跑路训练,并且根据任务量,拆解与细分到每天、每个周末要完成的公里数。这样当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训练之后,最后完成百公里马拉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训练,一上来就去跑,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跟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的“80%”的工作是准备工作的理念一致。他认为真正投入工作的时间其实只需要花费20%,其余的80%都是在做准备。
(2)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跟健身教练学到,肌肉训练要达到最佳效果,并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是集中全身的力气,坚持7秒来训练相应的部位,而且一次只训练一个部位,重复做多组。往往30分钟就能搞定一天的训练量。这跟我们的常识很不相同。借鉴到工作中,就是要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工作,不是面面俱到地做无用功、浪费时间。这跟上一条也可以联系起来。我想到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客户视角和接受不确定性
作者提到的旅行方式深得我意。首先,他不喜欢去旅游景点,而是希望能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吃当地人的吃的东西,玩当地人玩的地方,接受跟自己不一样的生活带来的新鲜感和陌生感,而不是去游客玩的地方买专供游客吃的东西和纪念品。这跟我之前旅行中的一些行为很契合。他喜欢逛当地的菜市场,习惯向出租车司机打听当地的消息,通过调查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加知道当地人需要什么,这也非常有助于培养“客户视角”,制定适合当地人的营销方案。
其次,虽然他会在旅行前对所到之地制定详细的攻略,但旅行中遇到的所有不确定的事情会吸引他。这些不确定提高了他的应变能力,增加了他的阅历,这种旅行中的“小练习”迁移到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危机公关和处理能力。
(4)给自己一些压力
在娱乐中,他也喜欢给自己设置一些压力和目标,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拉松。当他决定开始跑步的时候,他同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参加马拉松的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他在半年内减掉了35公斤。实际上,人们对待工作压力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情绪处理型”,一种是“问题解决型”。情绪处理是我们经常会做的,比如下班以后看看电影,追追剧。但情绪处理只是暂时转移了注意力,工作压力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解。问题解决则是从工作压力的本质入手,寻找源头,找到解决方案。作者提倡的就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在那些“娱乐”中给自己设置一些有压力的目标,然后努力完成它。这个过程习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式能够迁移到工作中,让我们在下班时间就为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日常饮食中减少糖分和脂肪摄入,晚上8点以后不进食,充足的睡眠,锻炼的好处等。
也讲到衣着的要点。比如日常休闲服比工作服更体现一个人的状态,衣服可以买小一号,注重清洁,认真对待衣物,尤其要重视鞋子和包包的打理和日常维护,这些细节比衣服和脸蛋都更能判断一个人工作中的状态。出门就是“半公共”的状态,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无论是否上班。
总之,这本书通俗易懂,里面提到的内容很简单,但是细节处又很有启发。推荐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