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4-5章)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静_静夜思

四 学习

1、** 效率本质**: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

2、 ** 基本途径**: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

①体验:即来自五官的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②试错:

③观察:

④阅读:

3、 主要手段:开启心智,正确地思考。

4、 经验局限:人们在探索未知、寻求真理时,困难大都来自如何正确理解“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以科学为指导。

5、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基础之上是检索能力:包括图书馆和搜索引擎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写作能力: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能力。

实践能力:是将自学能力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了解学习进程:学习曲线是上下起伏,但总体趋势上升的一条曲线。

五 思考

1、 勤于思考:独立思考,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时,自己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以“迷信权威”来举例。

2、 思维陷阱

①概念不清:笔者母亲教导他说,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并形成透彻理解。 所谓脑子混乱的人,其根本特点就是把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做同一回事,因为他们构造世界的概念是粗糙、混乱、未经细分和整理的。

②拒绝接受不确定性:其根源在于害怕复杂,奢望简单。由此会导致很多认知上和逻辑上的错误,这实际上是心理问题。

3、因果关系: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前必做的功课。

①双盲测试

②自证预言: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这或许与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恐惧情绪”有关。

想做到“思维缜密”就要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上述原则。

4、相关命题:有心理学家做调查后得出结论,有70%以上的人分不清原命题和逆命题之间的区别——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5、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不懂“举证责任”就是一个思考时“误入歧途”的常见原因。(思考时误入歧途的原因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于知识的贫乏)。多数情况下,证明否定论断比证明肯定论断难得多。

6、 案例局限:最常见的逻辑错误是以偏概全。

7、 对立论证:一旦意识到对立论证的存在,应该“哪一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一个”,而非“哪一个更积极就接受哪一个”。

8、 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

9、辨析感悟:并非只有科学家才要遵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也并非只有新闻工作者才要分清“看法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清楚认识“道理”和“感悟”之间的巨大差异:道理是普适的,感悟只来自个体经验。

一个普遍的认知偏差叫:自利性偏差——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坏运气。

10、克服恐惧:勇气需要积累。

11、辅助工具:语言是一个便宜又有效的辅助工具。以下一些句式最好经常用,因为他们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且可以刺激思考:

……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可能远比看起来的要复杂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他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而另外一些句式则要尽量回避:

……这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本来就是嘛

要是……就好了! (后悔是最浪费时间的——无论如何,这种情绪都于事无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