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召旻》
《毛诗序》对这篇的解题与《瞻卬》一字不易。说明这两首是有一定关联的。两首之间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前两句的语气十分相似,《召旻》口吻是更为激进一些,周幽王任用奸佞,败坏朝纲。所以诗人以诗刺之。有古人认为: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一语的意思,在这两首诗中是有表述的。
诗中始终可见真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愫。郑振铎说:“有心之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于诗。《板》是警告,《瞻卬》与《召旻》则直接破口大骂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过过于探究诗的作者是谁,但我们肯定知道,本诗肯定出于于一位心地正直、关心国事的宗室成员或是朝廷官员。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这样的类比手法,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王政之乱,池竭喻外无贤臣,泉竭喻内无贤妃,揭示王政之乱。
“不烖我躬”是作者反躬自问,灾难一起,难道我就不受影响吗?意在向王示警,大难一起,覆巢之下无完卵!大王您也深受其害,希望王者能觉醒。
“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出以问句是诗人由失望而濒于绝望之际,迸发全部力量在寄托那最后的一丝希望,这一问低徊掩抑,言近旨远。感慨: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斥责别人吃粗粮,他们吃细粮,却尽干坏事,不肯退位让贤。这两句与《魏风硕鼠》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有相似内涵。
第一章一开始就责天,责天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指责。因为周人的天命观已有天人感应的色彩,认为周天子的行径会影响天的意志。天子政治清明,自然就风调雨顺,天子昏庸暴虐,天就会降下灾祸;天笃降丧,必然是天子无德。
第二章进入主题,陈说老天不仁,仍意在斥王。实靖夷我邦——这是要把我们好好的国家葬送掉啊!我们仿佛看到正直的诗人心在淌血。
第三章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继续进行抨击,并感慨自己职位太低无法遏制他们的气焰。
第四章的描写有是回应第一章,以天灾喻人祸。我们特别要注意两个“如彼……”句式,后面的说明性文字。
第五章诗人作了今昔对比,前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富与疚的反差令人伤心,更令人对黑暗现实产生强烈憎恨,于是诗人再次针砭那些得势小人。
第六章开头,也是以对偶的手法。是全诗仅有的比兴手法,也可理解为天灾的实像。告诫幽王应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第七章怀念本朝的前代功臣,希望能有当初召公那样贤明的有才的人物出来匡正幽王之失,挽狂澜于既倒。
当一个国家小人当道,谄媚之人尽得重用,那这个国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反过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之时,他的王或者是核心任务便会宠信奸佞。周幽王时代就是例证。小人之间相互倾轧,朝纲不振,昏乱邪癖,天生异象,天降灾祸。
“此诗音调凄恻,语皆自哀苦中出,匆匆若不经意,而自有一种奇峭。”孙鑛评。
怀念前任贤者,渴望幽王能罢黜奸佞之臣。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渴望。
兵败如山倒,国败如退潮。衰败作为结尾,更是令人嘘嘘感叹。
刺幽王的诗很多,感觉乱,但又真实,更能表达激愤的情绪,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更好方法。有总括收束的作用。
关注到天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