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希颖瑶 | 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简友广场

《读懂孩子的心》10: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022-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鳝堂集庆

带孩子的几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叫“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放得很开,大撒把,当甩手掌柜;要么管得很死,孩子想翻个身都难。

控制型父母带大的孩子通常会有两种情况:

要么变得特别懦弱,因为他从小被控制,已经丧失了自信。

要么变得特别有控制欲。 有样学样,就像他的父母一样。

如果一个人特别有控制欲,他自己会特别痛苦,因为这个世上能够被一个人控制的事儿其实是非常少的。

放任型父母,在孩子哭的时候说:“没事让他哭,哭了就没关系......”孩子哭起来撒泼、打滚,也没人管。

放任型父母带大的孩子, 长大后出现的问题是:

极度缺乏团队的归属感,会有过度的依赖性。有可能网络上瘾,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加入黑社会的帮派、吸毒,因为他没有团队的归属感,只有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第二种误区叫“贿赂型父母”。

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会说:“别哭,别哭,给你买糖吃,给你买玩具。”

贿赂带来的问题是,孩子做任何事都没有来自自己内心的动力。

他的动力全部来自外在的确认。他对自己学习成绩好没有乐趣,成绩好是为了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

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世间本身的乐趣是很危险的。

第三种误区叫“忽视、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走路摔了一跤,妈妈上来第一句就说:“不疼不疼,快起来。”试想一下,我们自己摔一跤试试,怎么会不疼呢?

父母经常用否定或忽视感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

你经常看到有的孩子把妈妈气的半死,孩子过来说:“别生气,生什么气,生气有什么用。”

这种孩子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很难融入社群中,甚至会伤害别人而不自知。

第四种误区叫“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叫“直接后果”,一个叫“消极后果”。

直接后果:比如,你跟孩子说好晚上五点半吃饭。五点半时孩子在看电视,你叫他吃饭,他不来。再叫他,还是不来。

半小时后,孩子来了,饭没了。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理解你,但是的确没有饭吃了,要不明天早一点吃饭吧。”

消极后果: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家长说:“今晚不允许看动画片。”

不能看动画片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不会让他变得更乖,而是让他学会了怎样欺骗你。

另外还有一类典型的错误是体罚。老话说得好,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体罚看似最直接,或许立竿见影,当时特别有效。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