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自话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文社科

为写出十万+爆文而走火入魔的弗洛伊德

2018-03-13  本文已影响69人  文穴LCAVE

最近刚好仔细读了一些弗洛伊德的书,再找了布鲁姆的《西方正典》看了一下他对弗洛伊德的解读,觉得布鲁姆对弗洛伊德的一些解读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就整理一下给大家看看。

布鲁姆觉得弗洛伊德要么是个神棍,要么就是一个营销大师,反正都有点丧心病狂,为了写一篇关于哈姆雷特的“爆文“”创作了一个文学理论,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首先来谈谈他和他的理论

(以下是弗洛伊德在伦敦的故居,现弗洛伊德博物馆)

▼▼▼

弗洛伊德伦敦的故居,4磅入场费包全年,见证“手办达人”的疯狂

http://www.freud.org.uk/

首先要说明的是布鲁姆是一个典型的文学独立论者兼精英主义者,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第一章首句就说明了,(这里采用的是A. A. Brill 的译本):

In the following pages, I shall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  psychological techniqu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interpret dream, and tha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every dream will reveal itself as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full of significance and one which may be assigned to specific place in the psychic activities of the waking state.(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p. 1)

是的,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么长,那么信息是俩:

1. 他所说的精神分析法(后面会提到)是一种心理学方法(Psychological technique),由此其属于心理学的分支;

2. 这是一种基于科学的方法,虽然现在很多学校也想把心理学发展成文科,但是注意主流还是将其作为一种科学的。

这就导致了他的精神分析法一方面作为心理学的分支被吸纳,一方面作为文学理论被吸纳。

怎么讲,打个比方就好比萨特首先得是哲学家,所以人家把他的理论作一种文学解读本质上也是一种“曲解”和“误读”,但是这恰好又符合了罗兰·巴特“作者已死,文本至上”的原则。

由此我们说,现在人们对弗洛伊德的评价基本上是从文学和文化批评的角度上去说的,由此你会感到茫然,因为弗洛伊德本身觉得这是他所发现的普世的科学。

那么在说之前,首先要阐述一下,他的“发明”:

首先潜意识(unconscious)是他的重要发明: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conscious as a system (Ucs.) may be enumerated as follows:

a. Its ‘content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instincts.

b. These contents are governed by the mechanisms specific to the primary process, especially by condensation and displacement.

c. Strongly cathected by instinctual energy, they seek to re-enter consciousness and resume activity (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but they can only gainaccess to the system Pcs.-Cs. in compromise-formations* after having undergone the distortions of the censorship.

d. It is more especially childhood wishes that become fixated* in the unconscious.(The Dictionary of Psychoanalysis)

由此如果把弗洛伊德的理论总结成一个词的话就是所谓的潜意识,在扩展开来就是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而超我就是从俄狄浦斯情节(Oedipus Rex or Oedipus complex)中诞生的。

本我源于libido, 当然简化为性本能:sexual drive;而自我,就是所谓的审查机制(censorship).

由此弗洛伊德用了一个很典型的比喻说,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就是马和骑手的关系,人要控制马,唯一的区别在于自我操纵本我用的不是自己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就来源于超我

而且本我-自我-超我 三者不是金字塔式的,而是类似1:1:2的组合图形。

来自Pinterest

那么之前说了,超我是怎么诞生的,按弗洛伊德的解释就是超我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反制,也就是说,小男孩都有像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欲望,而这个欲望在小时候就被抑制了,那么这种抑制 (repression)就衍生成为超我,超我就时刻控制着这么一种情况。

那么再完整地补充一下,也就是本我实现的是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直来直往,想干啥就干啥。

自我坚持的是一种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可能目标暂且不能直接实现,卧薪尝胆谋求他法。

但是这两种其实本质上就基于快乐原则,目的都是实现快乐,而快乐的本质就是性本能的实现。

在这些知识体系的构架下,他对梦的理解只有一句话: 梦是欲望的实现

The content of the dream is thus the fulfillment of a wish; its motive is a wish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p.31)

而梦是睡眠的守护神,所以你梦到厕所,是因为你欲望中有要上厕所的倾向;而例子中有人梦到自己女儿死了,其实映射着的是早先想要堕掉另一个孩子的欲望,只不过梦境取了现实作为素材。

由此他提出的所有概念都是由梦发散开来的,首先梦是一个被现时生活素材伪装扭曲了的潜意识,而那些扭曲是为了避开意识的审查。一旦通过精神分析的解读,这些潜意识就能被解读出来了。

以上就是《梦的解析》主要提及的一些概念内容,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早期架构。

当然以这种方式解读的唯一问题就在于,可能你和弗洛伊德的那些病人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神经病”,可能只是你比较坚强,没去找他的缘故。

当然之后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一个死亡本能(Death drive),在《超越快乐原则》(Beyond pleasure principle)里他终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先前的理论对于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战后创伤综合征难以解释,而且有些噩梦可能需要用另一种对应的理论来解释。

由此他提出,可能做噩梦是和人争取局势的主动权有关,和小孩子扔玩具,扔掉了再自己找回来,然后面对母亲的离开,他首先是要求母亲离开,这样就算母亲离开孩子,这样是属于孩子本身的意愿了。

那么噩梦的机制就是你越惧怕什么,梦境就会带你进入这种噩梦,然后你获得快感是在梦醒之后。所以还是一个基于快乐原则意义上的超越快乐原则,本质上是你心理想要把握对于这个恐惧的主动权。

讲完这些,那么进入正题,文学大咖布鲁姆解读弗洛伊德如何创作十万+

布鲁姆首先赞同潜意识是弗洛伊德最大发明,然而说了当今学派对弗洛伊德的继承

Unconscious is 

 1.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merican Freudian);

 2. A structure of phonemes (French Freudian); 

 3. An ancient metaphor (Harold  Bloom).

所以现在三个走向,一种是美国弗洛伊德派,走得还是内部欲望派,认为潜意识是内在引擎,而另一种呢,是法国弗洛伊德派,走得是索绪尔语言学的路子,而我布鲁姆老爷子独成一家,以为这就是一个隐喻。

接下来他还列举了福柯的新历史主义派和女性主义流派等对莎士比亚的解读,认为这些和弗洛伊德式解读一样都是对文本的解读的一种罢了。

综上表明,布鲁姆在这本书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种文学纯粹化的倾向,类似国内80年代提出纯文学理论的李陀。

与此同时,还得声明下布鲁姆是个精英派,因为他觉得先锋性(Originality)在文学中的特有价值,由此他在文学史上找了26位代表人物,其中作为西方文学之滥觞者,乃是莎士比亚。

可以说他几乎是否定对莎士比亚的单一化解读,认为那些试图将文学解读成一种逻辑概念的,基本上都是在边缘化文学本身,而忽视文学文本本身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从他选取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就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倾向。

所以他在“混乱年代”开篇,第一个就狠批弗洛伊德。

首先他讲了个故事,他说弗洛伊德根据一个叫托马斯·鲁尼(J.Thomas Looney)的人写的《莎士比亚考》(1921)年中证实了莎士比亚是剑桥公爵,由此布鲁姆说,没有谁能比这更丧心病狂了(布鲁姆还用人家的名字来骂他,Looney-loony):

Nothing, of course, could be loonier:Edward de Vere, seventeenth Earl of Oxford, was born in 1550 and died in 1604. He was thus dead before the composition of King Lear, Macbeth, Antony and Cleopatra, and the late Shakespearean romance. (The Western Canon p.373)

所以他就觉得弗洛伊德有一种偏执,一定要幻想着莎士比亚是一个人假扮的。

这是为什么呢?恐怕是因为他是要套用他自己的那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在《文学与艺术》(Art and Literature)解释了许多个艺术家和小说。而这个核心观点就是,艺术和梦的本质是一样的:作家本质上写作就是白日做梦。

虽然这句话说起来像段子,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The creative writer does the same as the child at play. He creates a world of fantasy which he takes very seriously- that is, which he invests with large amounts of emotion- while separating it sharply from reality.('Writers and Day-dreaming' Art and Literature p.132 )

所以弗洛伊德试图证明的就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梦境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文学艺术本身是作者扭曲了的欲望表达。

由此,弗洛伊德根据各种细节指出达芬奇有同性恋倾向,而在指出这一点的同时,他又套用了那个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说每个文本里的核心欲望都是这么个倾向。

所以弗洛伊德说莎士比亚是牛津公爵是有目的的,因为牛津公爵的事迹刚好跟哈姆雷特有点像,于是他就开始展开丰富联想,说牛津公爵化名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展现了自己的俄狄浦斯情节。

 弗洛伊德针对哈姆雷特复仇的犹豫不决解释说,叔叔实际上实现了自己的欲望,要是自己取而代之,那么不等于是自陷道德困境么,由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说出了“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的千古名句

布鲁姆于是开始揭秘,说牛津公爵就是莎士比亚一开始就是胡扯,而后面的不管是《哈姆雷特》、《麦克白》还是《李尔王》,反正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俄狄浦斯情结”。其实弗洛伊德你分明是一个有着哈姆雷特情结的人。

由此像是弗洛伊德解读哈姆雷特,布鲁姆开始以莎士比亚式大法解读弗洛伊德。

他说弗洛伊德一开始就被莎士比亚创造的《哈姆雷特》这个剧中的人物所吸引,这个剧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心情被弗洛伊德一读,觉得“哦,原来就是这么个想杀又不想杀的矛盾情绪呀”,于是他吸收了这种文本的艺术,由此自己总结出一套弑父娶母的欲望与现实道德的矛盾理论来。

布鲁姆断言说,其实弗洛伊德你一开始就是看中了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写篇文章叫哈姆雷特的情结不就得了,非要编个体系,避开人家都说的哈姆雷特,转而找了比较久远的俄狄浦斯,建立了一个俄狄浦斯情结。

重点是俄狄浦斯杀他父亲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他父亲,娶她母亲的时候也不知道这是他母亲呀,这是命运安排,跟他本身欲望有什么关系,弗洛伊德你这莫不是在搞神学。

由此布鲁姆断言,弗洛伊德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读了莎士比亚,很喜欢,于是准备写书评,但是觉得写了《哈姆雷特的情结》估计是拿不了十万+的,所以他觉得先写个玄乎的东西叫《梦的解析》,然后他提出一个“俄狄浦斯情节”,等到这些架构都写完之后了,他终于得偿所愿,开始写自己关于哈姆雷特的书评了。

由此在精神分析学的种子用户到达一定基数之后,他便写了一篇大家现在做学问都要看的内容,《哈姆雷特》的俄狄浦斯情节,真不愧是一个心机Boy。

布鲁姆最后补充道,弗洛伊德还是不老实,学了莎士比亚,还不肯承认,没有像爱默生这样说:

Now,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thought, and are Shakespearised. His mind is the horizon beyond which, at present, we do not see.(The Western Canon p.395)

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弗洛伊德和布鲁姆我该服哪位了,但见布鲁姆说完场下掌声雷鸣,自媒体小白们纷纷表示学习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