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
一气看完了杨本芬的《秋园》,用书中扉页所写的话概括此书:八旬老人讲述“妈妈和我”的故事,写尽两代中国女性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
前天收到此书,依稀记得是被视频号博主的介绍所吸引而买。收到书时才发现不过手掌大小,当即觉得放包包里倒是方便不少。谁知,仅两个晚上便看完了,这方便还未来得及便作废了。
我写了一位中国普通女性一生的故事,写了我们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写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人类历史的长河。—— 杨本芬
这是封底作者的一段话,全书看完后是对秋园一家及身边普通人在那个异常艰难的特殊时代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所产生的无法言说的沉默。(原谅小妖,实在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词语去形容此刻的心情。)书中并没有用文字表达对那个时代的种种愚昧和不公表现出任何的愤愤不平,它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说出了当时发生的一切。这样的文字就像听故事,听八旬老人在母亲去世之后讲述了母亲一生所经历的种种。所有的困难都是生活,所有人都只为活着。
董宇辉《收获》杂志专访中曾问过余华老师一个问题,作为作者,也是读者,您希望您的读者从您的作品中读到什么?余老师当时的回答是,希望读者能够在别人的作品中读到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不用太多。余老师还说在文学作品中一定要有同情和怜悯。作者未必在作品的叙述中表述出来,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它背后的同情和怜悯。
喜欢纸质阅读也正源于此,或许我们无法用恰当的文字去表达自己阅读之后的想法,但每一次阅读它确实能带给我们诸多思考。或许这些思考我们并不善于与人分享,那又怎样?就像这本《秋园》,读完之后小妖心中虽有诸多感触却在敲下文字时词穷无语,可书中所言种种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成了小妖的思想的一部分。它甚至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今日的生活和世界,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