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VS塔尔德的模仿律

2022-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米的部落格

一、模仿

定义: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一泓重要方式,当个体感知到他人的行为时,会有重复这一行为的愿望,模仿便随之而来。

模仿的特点:

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模仿可以分为有意模仿无意模仿,有意模仿是模仿者有目的的,主动的模仿,即使他人不了解别人行为的真正意义,但由于他觉得模仿别人能获得好处,于是就在行为上仿照别人;无意模仿并非绝对的无意识,只是仪式程度相对比较低。

模仿的意义: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个体反映与再现他人行为最简单的形式,是掌握人际互动经验最简单的机制,也是个体学习的基础。

2、适应作用。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模仿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个体成长的早期,这种作用尤其突出,没有模仿,个体很难适应他所面临的各种情境。

3、促进群体形成。模仿会使群体成员在态度,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性提高,增进群体凝聚力。

模仿的发展:模仿岁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其趋势大致是: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塔尔德的模仿律:

法国塔尔德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890写《模仿律》,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在研究模仿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

1、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2、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地蔓延。

3、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暗示

定义:指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着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

暗示三要素: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

暗示分类:

1、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2、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3、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4、暗示和反暗示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原因:

1、暗示者的权利、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就明显;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

社会感染

1、社会感染的定义: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极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

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相互转换、你感染我、我感染你;

爆发性: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通过反复震荡和反复循环爱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接收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的接收。

2、社会感染的分类

个体间的感染:发生在个人之间或小群体之间的感染,是社会感染最常见的形式

大众传媒的感染

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