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好开头,分配好材料,组织好层次,成就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要提高记叙的效率,安排好组织结构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在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题之后,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安排最佳的组织结构:构思好开头结尾,合理分配材料,恰当组织层次,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更有效地表现主题。这是提高写作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要达到高效率叙述,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第一,开头——要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的叙述文章,开头一定要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要能诱导读者迫不及待地读完全文。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但做到开头的切题和新鲜引人还是可以办到的。
二、层次——要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层次是指叙述的先后次序。层次的安排是叙述的整体布局,对整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高效率的叙述要有最佳效果的层次安排。简单地说,安排层次要注意两点:一是条理要清楚,层层相连,层层递进。二是详略得当,错落有致。层次的主次、详略、繁简、明暗,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妥然安排,循序渐进。不要平分笔墨,主次不分。有些初学写作的往往比较习惯于报流水账,平分秋色。写少了怕写不清,写详写细又没法写好,造成层次安排上无起无伏,平谈无味。
总之,层次的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但必须要遵循“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要求。
三、过渡照应——要前后承接,相互呼应。过渡照应,就是文章的前后承接。要想提高写作的效率,学会高效率的叙述,那么,学会安排和运用过渡照应则是十分重要的。
要提高叙述的效率,做到前后文照应,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前后文要一致。前文提到的人物、事件等,后文一定要有交代,要做到相互呼应。前文没有提到过的,后文不能突然冒出。如一定要出现,必须补一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前文要伏一笔或留一笔,做到前有交代后有着落。
其次,前后文的照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是一定程度上的强调和发展。
第三,前后文的承接必须使用过渡语句,这个过渡语句要有承前和启后的作用。
四、结尾——要找到最佳停笔处。结尾即文章的收笔之处。结尾的好坏就同开头一样,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好的结尾,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差的结尾,却使文章前功尽弃。
还有一种结尾,具有言外之意,能使读者在反复阅读中悟出作者的寓意,被称为含蓄式结尾。最具代表性的我觉得是鲁迅《故乡》的结尾: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个结尾寓意十分深刻,蕴含着人生的深刻哲理,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真谛。“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充满哲理的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想象思考的余地。
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两种外,还有点题式的结尾和抒情描写性的结尾等。此外,用出乎意料的结局作为文章的结尾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结尾方式。
结尾的方式和开头一样,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符合下列的要求,才能提高结尾的写作效率。
首先,结尾的方式要根据开头的基调而定,在构思总体布局时,对开头结尾要统一考虑,使其互相联系,贯统一气,切不可首尾格调不一。
其次,结尾处要反复推敲,找到最佳停笔处。如果不能在最佳停笔处收篇,将会有两种后果:一是画蛇添足,淹没主题。二是草率收篇,言尽意不尽。
第三,结尾的语句要有特色,要有深意,不要太直太露,也不要盲目照搬。
总之,文章的结尾如能做到结而不尽,耐人寻味,那就能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由此可见,结尾的巧妙与含蓄是高效率的叙述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万万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