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戳中了哪些人性?应警惕什么?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明确了一点:爱情其实就是自私的!
听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火遍了抖音,到处都是在电影院、马路上、犄角旮旯里哭泣的人。
于是笔者也去看了,实话实说,电影很中国台湾,虽然没有让我感动到哭,但确实感动了我。
这部中国台湾的电影,描述了两个相依为命的年轻人,身世坎坷,彼此为伴,因遗传重疾随时担心发病不久人世。因此始终没有对对方展露爱意,而且还为对方寻找一个好男人。
如果你看到这里以为这其实就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笔者想说你错了。这部电影里凄美的确实是男一号和女一号,但悲伤的只有男二号,因为编剧和导演让他失去了金钱,失去了前任,最有意思的是他还戴了顶绿帽子,而且绿了不止一个人。当他好不容易走出了爱的阴影,爱上了另一个人,结果还被利用,再想去找自己爱人的时候,发现爱人已经死了。
这么狗血的剧情只能也只有中国台湾的编剧才能搞出来,而且是那种情不惊人语不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境界,总之要让某些人痛哭流涕。
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影片确实展现了目前台湾社会的离奇荒诞,也暴露了年轻人的感情世界,剧情和表现手法都是极致,绝症、爱情、欲罢不能、不死不休,给人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
笔者认为,这样一部中国台湾影片将在大陆市场收割近十亿人民币,也算是不错成绩。它戳中了大陆年轻人,特别是城市年轻人的一些人性。
一个是戳中了某些人的同情心。人的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当你看到一个悲惨的故事,看到故事主角坎坷遭遇,多少都会有同情心,但当你看到两个能爱能在一起,却又自动切割,至死都没在一起的一对恋人式,你的同情心不泛滥才怪。从这一点来看,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已经成功了。
二是戳中了某些人的爱心。人的爱心有很多种,一种是对亲人的,一种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是友谊的。而编剧、导演、演员这次戳中了某些观众的同类爱心,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遭遇了爱而不得或爱而不能,推理到自己,又被影片这么一顿炫耀,能不感动吗?实话实说,我当时就很被感动。
三是戳中了某些观众的人格尊严。当今社会,我们中有不少人爱得很卑微,也爱得很狼狈。相比较而言,剧中的男女,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的从心随意,而且还那么让人着急,在同情心和爱心泛滥下,再想想自己的遭遇,真心话,这电影太感人了。
笔者要提醒观众的是,这部影片距离现实最贴近生活的,恐怕是剧情里那些三观不正的言行。
我们结婚都要宣誓的,誓词里说:无论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有,顺境或逆境,都要携手相伴,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男一号破坏男二号的情感,为的是撮合女一号和男二号;女一号其实是喜欢男一号,但主动跑去跟男二号啪啪结婚,还留言刺激男一号,这么游走的灵魂,实质上是玷污了爱情与婚姻。
为什么笔者说男二号最悲催,被人挖墙脚,被抛弃,被打小报告,被绿,最后还设计一个去坟墓送花的桥段,被坑了这么多次他还是心存善意,只因他不知情。当然故事结尾,男二号得到了物质上的补偿,可人没了,钱有个屁用?!
最美好的爱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定义,就好比一千个人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或许也是生活的千变万化和五彩缤纷。
不过笔者始终认为:爱情是神圣的,可以有瑕疵,但不能有污点;爱一个人就要表白,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没有共鸣和共同经历的,算不上爱情。笔者也始终认为:婚姻是更神圣的一种生活方式,来不得半点虚伪,你亵渎,她将会百倍奉还!
你哭,其实就是你犯了错!
(文章转自今日头条同名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