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症患者匠说

独居社会:是选择还是无奈?

2016-10-20  本文已影响4008人  丹顶鹤的日记本

文/丹顶鹤的日记本

说明:本文涉及到“独居”的部分,是单身、离异和丧偶导致的独居,不是泛指的一个人住。是狭义上的“独居”。

虽然“单身”未必“独居”,“独居”未必“单身”,但是,这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的。本文要探讨的,正是由适婚年龄单身人口陡增、离异人口上升、丧偶老人无子嗣同住、而导致的“独居社会”问题。

鸣谢:非常感谢,心理专题主编Lekli 指出的 本文 “独居”、“单身”的混淆之处。

单身人口比例最高的前四位国家分别是: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在那里,几乎40%到45%的住户是独居者。2014年,美国适婚年龄的独居者第一次超过了已婚者达到了50.3%,之后,比例逐年递增。在浪漫的法国巴黎,独居者甚至到达60%以上。

大数据表明,单身人口比例几乎与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在中国的一线直至三、四线城市再到农村是一样的。
2015年年底,中国适婚年龄的单身者,超过2亿。那么,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独居社会,会不会是我们的明天?有哪些应对措施和商业机遇?

《单身社会》

真正的独身主义是不反对、不抗拒婚姻的。独身主义不是婚姻的对立面,只是给成年后的生活,多一种选择罢了。

一 . 独居,是选择还是无奈

早些年,单身社会或许只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但是近年来,在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单身社会也初见端倪。这和经济发展和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大批女性涌入职场,经济独立,不必依靠婚姻来立命的时候,结婚就不再是她们生活唯一的选择了。

独居生活 分为两种,一种是被迫独居,一种是选择独居。
被迫独居者发自内心的抵制和想要逃离独居生活,认为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就是失败者,或者就会孤独和被耻笑。然而由于客观条件(比如买不起房子)不允许,而无奈无法结婚。
选择独居者是把结婚当做选择而非宿命,遇到合适的就结婚,遇不到的也不强求。对于他们,独居是一种选择,和结婚一样的选择而已。

对于这两种独身,哲学家/独身主义者福柯说:“意志强大的人选择独身是因为他们内心不匮乏,可以给自己提供回声,他人不过是余赘,而自由则是培育心智之树最好的土壤。而卡夫卡之流的回避则是因为内心充满了匮乏感,他们将婚姻视作对人性的持续的迫害,是一种污染最严重、消耗最厉害的人类制度,它的存在只是加剧了人的匮乏感”

可是,即便是选择独居的优秀人士,特别是30岁之后的独居女士,会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

“三四十岁依然独居的女性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无论是偶然还是刻意选择了单身,大多数我们调查中的女性都表示,进入三十岁以后,她们发现身边的人们——朋友、家人甚至新结识的朋友,总是很关注她们的家庭生活,觉得这比任何其他事都重要,这些人在每次谈话中都急于询问她们是否有交往的对象。"

"几乎所有的报告都指出,这令她们感到难堪,无论个人或职场成就如何,她们认为公众眼中自己的形象是“骄纵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用了这个字眼,形容单身独居女性面临的更庞大复杂的压力——社会正贬低她们的成就和形象。”

独身主义者:瑞典籍好莱坞女性嘉宝、饰演过《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

独身与否并不代表一个人不优秀,当然也不代表优秀。

三大宗教的领袖:佛陀、耶稣、穆罕默德都是独身主义。在此之下,就是无比伟大的:
伊丽莎白一世、波伏娃、香奈尔、吴怡、朴槿惠、简.奥斯汀、柏拉图、达芬奇、笛卡尔、伏尔泰、康德、哥白尼、牛顿、诺贝尔、帕斯卡、尼采、恩格斯、贝多芬、梵高、叔本华、司汤达、卡夫卡、安徒生、拉斐尔、梭罗......

总结:
正如福柯所说,独居生活,对于内心丰富之人是选择,对于懦弱无用之人是无奈。

二 . 谁更孤独?独居者 还是 已婚人士

很多人结婚,是为了消除孤独带来的痛苦。但是作者说,"事实是,消除孤独带来的痛苦的困难程度,其实等同于消除生活所带来的痛苦。"。也就是说,婚姻并不是孤独的解药。作者还说”大量的公众调查表明,决定孤独感的并非人际交往的数量,而是质量。“

这里分退休之前和之后,来分析独居者和结婚者的孤独情况。大数据表明:

对于父母养育儿女 从投资的角度 几乎 是稳赔不赚的买卖,我有两点要说的

1. 细思极恐:连本带利的算算欠父母多少钱,以及你能不能还得起?

这笔钱算上通胀和理财收益,你算算,你还得起不?以我目前的收入来看,我还不起,就算月薪10万,如果父母不能十分长寿,我也还不起。

2. 以上所说均为从投资的角度,所有以亲情为由而白占父母便宜,并且不知感恩的,没有任何权利跟我谈亲情。

2.抱着”养儿防老”的心生育的,看看身为儿女的自己,就知道能不能如愿了

我母亲生病时,我请假一个月照料,在母亲病未痊愈时候,返回工作。实在于心不忍,但又不能一家人无收入。这种情况,现在的独生子女应该都有体会。养儿防老,是真的么?即便儿女有心,但是有能力么?如果母亲没有生育我,她现在有更多的钱,可以去更好的医院呢?抑或,她不用为我攒钱,小病都舍得治,就不会烙下病根。
也许是抱着“养儿防老”的心生子,但是最后就会变成,完全的奉献。我们很多都三十而立的人,还让父母带孩子,还让父母买房子,这是哪里的养儿防老啊!

结论:
年轻时候,异性恋已婚人士圈子更小,女性事业受阻,外形和个人精力上都大大削弱了她们的社会竞争力。(大数据,别拿特例,有的是妈妈比单身女性成功的,但是你有没有能力做这个特例,不用跟我辩论。)
年长时候,感情好的有配偶人士,会比独居老人更幸福;但是一旦丧偶,或者夫妻感情不和,指望儿女密集探望,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他们与独居老人无异。甚至会因为没有独居老人的积蓄多而更加孤苦无依。

三. 独居社会必然到来,有何机遇和挑战?

人口老龄化,加上现在年轻人都不与老人同住的社会现状,使得老年社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专业陪护老人的 培训行业、医疗行业、社区建设等围绕老年人的商业行动,都将是未来的趋势。

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将来造作打算,除了社保以外,给自己买一份养老保险和其他的商业保险,以保证自己不会老无所依。

独居主义者梭罗的《瓦尔登湖》

要是你害怕独居生活的话,就读一读《瓦尔登湖》吧,你会发现,对于内心丰盈的人,快乐是无止境的。结婚,从来不是孤独的解药,也不是幸福的唯一源泉,自己才是。

最后,想结婚的就结婚,想单身的就单身,只要你自己是内心丰盈的人,怎样选择都会幸福。

反馈是礼物,非常感谢读者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求达成一致,只求百家争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