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主题拆解【职场软技能】成长这条路书香哏都

看过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竟然这么富有

2018-09-01  本文已影响162人  职心眼儿

文 / 董小琳

在看文章之前,我想请你先打开自己的“收藏夹”,看看里面是否堆满了——

扫过几眼感觉不错的文章;

看过一遍但一点印象都没有的资料;

甚至连看都没看过,仅仅因为某人推荐,就雪藏了的课程链接;

……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不错的学习资料,我以后要慢慢学的。

那好,既然你现在还是没有立刻开始。那这个“以后”,会是什么时候呢?

别误会,我们今天不讲拖延症,也不说断舍离。

而是想从资源的角度,聊一聊:怎样打好手里已有的牌,从而实现成功。

说到成功,人们通常会想到,一定要掌握“人无我有”的资源。比如:

这次考试没有小明成绩高,是因为小明拿到了学霸的笔记;

这个月销售额排名垫底,是因为我的客户源太少了,跟同事简直没法比;

某某大神凭副业月入过万,是因为他的人脉资源很丰富;

……

但是,在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中,作者说:

通过对已有资源的关注和利用,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没错,就是这本《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

作者是美国莱斯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科特·索南沙因。多年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历,让他发现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兴衰往往与手中的资源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资源丰盈的人也许会被匮乏者颠覆。

这事听起来有点违反常理,但其实仔细想想,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确越来越多普遍。

比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的新媒体,很多之前的无名草根,手中的资源几乎为零。但凭着努力和对资源的善加利用,最终实现了人生逆袭。

现在,你想到了谁了呢?

追逐者心态

刚才我们说了,人们往往把成功与充足的资源联系起来。

尤其是在要开始行动的时候:

人家爸爸能提供渠道;

我既没钱也没人;

不行,现在开始还太草率;

我还得再增加些资源储备。

一句话,这些人始终信奉一条准则:拥有更多资源=获得更好的结果。

作者在书中,把这种人叫做追逐者,并且明确地告诉我们:

追逐更多,是一种错误。

具体会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只知道追逐资源,却看不到已有资源的珍贵,会使我们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将目光集中在新资源上,会让我们无法掘已有资源的价值。

第三,盲目积累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用不上”的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就像在开头我们讲的“屯课”“屯资料”一样。

你总是想得到更多的好课,但没有学习的过程,又有什么用呢?

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整理,管理。而自己的收益几乎为零。

那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就是——延展

如何做到延展

说到延展,它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少用资源,甚至不去主动发现资源。

和平时我们说的“节俭”不同,延展的精髓在于“发展”。

资源的多少并不重要,能有所作用,有所发展,才是关键。

还说屯课那事,你可以买很多课,只要都听过了,学过了,内化为自己的,就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就是在做的时候,想不起来。

即使想起来了,也会身不由己地,把能放到篮子里的东西都捡回来。

这是人性,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拥有得多,就能得到更好的评价,从而形成一个正向激励循环,越转越快,让你停不下来。

因此,要做到延展,第一步,我们就要学会勇敢地向资源说“不”。

改变求多的心态,时时告诉自己:使用好手里的东西,远比更多的资源重要。

尤其,当你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如果我有这个,就可以……”的想法时,一定要主动将其驱逐。

甚至,你可以梳理出已有的资源,然后想一想:如果没有它们,你会怎样?

这两天,小琳老师在整理微信收藏内容时,发现了很多“我竟然还存过这个”的惊喜。

已经过期的自然就直接删除了,而有些资料从名字和简介上看,可能会有价值。怎么办?

当时,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后,在我需要这方面资料时,会想到来这里找吗?

答案是:我能忘第一次,就很可能会忘第二次。

而存着根本不会拿来用的资料,只会浪费自己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

因此,删之而后快!

当然,延展不会就是让我们删东西。

因此,第二步,则要我们学会找到“沉睡”的资源。

往墙上钉钉子,手头没有榔头,怎么办?

等人送来?自己去商店买?或者网上下一单?

如果是十万火急的情况(一会领导来检查,奖状还没挂),你会怎么办?

小琳老师曾经抄起一个废旧的椅子腿,直接把钉子拍进墙里,挂上了奖状。

这时,椅子腿就是“沉睡”的资源。

除了劈劈柴、烧水之外,在关键时刻,它还能当榔头救急。

作者说,要找到“沉睡”的资源,你可以问自己——

个人资源(技能、知识、关系等)和组织机构资源(产品、惯例、设备等)有哪些被搁置很久了?

分析自己现在面临的局面、状态;

列出沉睡资源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帮你实现目标;

设计出一个可以立即使用沉睡资源的行动计划。

最后,我们要对资源做分解,化整为零,进一步发现隐藏功能。

今天,我们有互联网,有电商,想读书学习很方便。

我记得自己在上学时,因为老师推荐了一本参考书,就要跑好几个书店。

因此,对到手的知识也会格外珍惜。

这,和第三个步骤有什么关系?

有时候,手上的资料貌似没有自己需要的。先别急着否定,可以将其拆解,从而发现在简单地浏览中,难以发现的价值点。

比如,我想学习写作,可书名叫《沟通的艺术》。貌似不搭界。

但是仔细翻看后,会发现书中有专门介绍如何进行“书面沟通”(也就是写作)的部分。

把资源整体拆成很细小的组成部分,就有可能发现资源本身隐藏的功能或者特性。

因此,书中说,面对手中的资源,你要学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个资源还可以再细分吗?

细分的部分分别有什么用途?

怎么样?

现在你知道如何对待收藏夹里林林总总的内容了吗?

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看过《延展》,相信你会跟我一样感受到:

放弃追逐,有效延展,会发现自己拥有的美丽和丰饶。

请记住:你拥有的远比想象的多。

关于资源,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欢迎留言。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码字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