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李湘养娃各不同,中产妈妈如何不焦虑?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曾咪呀

姚明闺女和爸爸上学路上

姚明闺女和爸爸在等校车

王诗龄8岁生日爬梯


                     中 产 焦 虑 的 背 后 是 什 么

这几天,网传姚明爸爸送孙女姚沁蕾上学的照片。

姚明闺女7岁。一看服装,的确非常普通。孩子穿的鞋是耐克毛毛虫鞋,200-400多元一双。

据说,姚明从不搞特殊化,不安排专车接送,都是家里老人接送孩子上校车。

上月,李湘女儿王诗龄过8岁生日。

李湘在微博上晒了孩子的生日宴会。有网友目测起码也要花销十万。我看不出一场儿童生日宴会的价格,贵气和奢华倒是可见一斑。

于是,有人开始比较两个名人的养育风格,女儿富养还是穷养?

之于这个千年老话题,大多数人也就是根据自己的教养方式来决定的。

如何花钱,育儿风格各异,两位名人教养不同,也都是自家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差异本身,李湘富养孩子,而且还高调给孩子开了微博账号;姚明的女儿,一直隐藏着,低调,而且和普通孩子教养差不多。

可以预见,不同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会有天差地别的差异。

王诗龄8岁生日爬梯

中国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阶层固化也成为一个最近的槽点。

李湘请了钢琴家李云迪给女儿启蒙,请了奥运滑冰冠军陈露当教练,你是不是也会想自家的孩子怎么培养?

比较下李湘培养女儿的方式,你会模糊觉得这姑娘以后教养和社交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消费观、金钱观上你觉得她以后会如何受家庭影响?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妈妈看到更多,知道更多,选择也更多。

于是,开始焦虑。

今早,一自媒体公号在讲一个年收入60万的上海妈妈的教育费用:从孩子小学到高中,每年要投入20万-30万的教育经费。金钱投资背后还未必有她预想的收益。

我知道,她说的正是我们这代妈妈的真实处境。

新中产妈妈们焦虑的点,不仅仅是日益增加的教育花费问题,还有更多的背后不确定性:

教育方式怎样养才算对,姚明的穷养还是李湘的富养?

孩子的智商发育和社交发育问题?

还有择校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问题?

还有素质教育问题。


                      你 的 教 育 技 能 够 用 吗?


我想起上几周我经历的事。

前几周,我参加了一次先生的同学家庭聚会。

魔都同学们纷纷带上了老婆、孩子这些重要的、高净值衍生品。茶余饭后,7、8组家庭,为数不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就是孩子教育。

期间,大家聊到孩子的课外兴趣班。

有个肤色红润的某太太不紧不慢,说他家小孩子什么学习类班级都不报,只报运动和艺术班级。

我一听,简直就小学生家长中的一股“清流”啊。她家儿子在魔都几乎最好的小学读二年级,该校孩子个个据说都是牛娃。

于是,我和某太开始认真关心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了。

“你们报了哪类运动班啊?”

“篮球、足球、游泳、滑冰、击剑等,都报啊。”

“啊,那放学后能上的过来吗?你有时间吗?”

“没问题哒,我在家全职陪他上各种课外班啊。每天放学后,就是运动。”

“你们上了多少个体育类课外班?”

“13个。”

她的焦虑,和我的焦虑,各不相同。

战略上,我个人一直觉得当妈这件事,没有啥大不了,就是份内活儿。

战术上,我觉得当妈就是洗衣、做饭、整理内务,送三温暖的事,现代技术和劳动力也都可以解决。

爱和陪伴孩子,才是内核嘛。

等到我自己成了妈妈,发现北上广深的新一代妈妈,尤其是中产妈妈,对我们的技能要求已不是当年我妈的水准了;对孩子的未来预期也火箭般拉升到国际水平,以及孩子对我们父母的预期也有不同了。

这三个层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譬如,从最浅层的技能说起——做饭技能。

虽然可以找阿姨代劳,但是现在的孩子都爱吃面包、蛋糕和各种烘焙饼干。

要命的是,分享文化蔚然成风。小孩子过个生日什么的,你家孩子都能吃到别人妈妈亲手做的蛋糕、小饼干。

我的高中女同学有两个孩子。自从成为全职家庭妇女后,她活生生从一个川大中文系研究生,变成了一个能开网店的烘焙高手。据她汇报,有次她去女儿学校,亲自教授小朋友做蛋糕,女儿从此对她服服帖帖。

孩子的期许、周遭妈妈的才艺,更优质的消费者升级追求,都在无形影响你的态度和行为。

如果说,家务技能都还是战术上的浅层次技能;升级到时间管理、沟通技能和学习力技能上,再升级打怪到一个孩子的教育路线培养,自我教育理念培养,这是一条漫漫的长路。

                  

                        新 标 签 —— 教 育 焦 虑

我们这一代妈妈和上一辈之间,对子女教育的方式、理念和期许都差别太大。

譬如,我的母亲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化的一代女性代表,她的安全感全部来自于体制内的稳定,不论是工作一辈子没有变过,房子也没有操心过,从分房、买房都老公单位搞定,孩子交给公立学校就可以了。

女儿上大学,就标志性完成了一个母亲的光荣使命。

那时,父母对我们的预期就是上个大学,找个好工作。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预期已经不仅仅是上个大学了。

我们常常还念叨阶层跃迁、人工智能、国际化教育、孩子的幸福力。这些时髦的大词,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常常无形把我们塑造成一个个面目模糊、思虑过度的父母。

有没有想过,我们要得太多?目标太多?

教育焦虑,成为新一代妈妈的标签,它仿佛印刻在我们的基因和血液里。

按照“结果导向”,孩子考上国内、海外大学名校,你就能像我们父母那样阶段性完成使命了吗?

此外,孩子的身体、学业和社交,三座大山。

每隔三年、五年就要升级一次,你能确定自己能否跟上孩子成长吗?

隔壁老王的孩子在学SCRATCH,隔壁老李的孩子参加了英特尔科学大赛,还有洋气的妈妈带孩子全世界参加航模比赛,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你和孩子怎么办,有怕被拉下了吗?

如果你还有更多的追求,不仅是学业,是阶层上的胜利,你还要让他/她成为一个有教养、有幸福能力的人,那么你还要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面对复杂,如何保持欢喜?如何不焦虑?

                   会 借 力  ,才 是 聪 明 的 妈 妈


我在媒体行业做过13年。

孩子10多个月时,我偶尔带孩子去上海蒲蒲兰绘本馆。因为那里有一个老外每周义务教妈妈和孩子念绘本。于是,我坚持带孩子去听。听久了,我发现儿童绘本是一个巨大的海洋。

从绘本选择上,我完全没有受过教育和训练,我小时候压根没有看过绘本,根本不知道如何选书。想一想,你选一本经典文学名著,还是选一个三流小说来读,对你的影响有多大?损失成本有多少?

Florine Stettheimer作品

从那时起,我利用媒体的优势,采访了很多绘本界的牛人,譬如信谊图画书执行长张杏如,国内幻想文学大牛彭懿,还有叶开、粲然、黄润芳等朋友,逐步了解绘本世界。

我才真正知道孩子阅读应该从哪里开始,知道中外绘本体系,中国原创绘本的匮乏,以及绘本大师作品清单。接下来,我再根据自己和孩子的爱好,和孩子浸泡在一起阅读。

有高人指点,我才找到一个好的出发点。

FlorineStettheimer作品

即使才刚刚一小步,我也发现构建一个亲子教育体系的难度。孩子过了6岁后,更多的挑战在于身体、认知和心理等三方面综合要求。

从生理知识、心理学、认知科学(阅读、逻辑、艺术等),对每个学科的理解,都要耗费一个妈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需要了解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和孩子沟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孩子不再是听你念书,被动吃饭就能解决的。

如果仅仅是日常道听途说,听孩子同学妈妈说,听邻居妈妈说,看看公号怎么说,听老师说,我们只能沦落为一个焦虑的中产母亲。

聪明的妈妈知道,自己应该早点学会借力,借用社会资源、学校体系和权威专家等外脑帮助自己养育孩子。

妈妈个人的经验、知识储备,很难跟上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有幸找到非常优秀的绘本和阅读专家,帮助我,但是孩子在体育、逻辑、艺术、创造力和心理问题呢?又能如何解决?

儿子上小学,出现一些社交问题。我开始有意识学习心理学,找著名的教育心理专家陈默老师咨询,进行过一对一辅导。

当权威专家在自己上万个家庭案例中拧出来一条清晰的脉络时,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前辈就有了。

找到专家,你可以性价比最高地发现好的教育路径。

譬如:不吼不叫知道是不对的,但如何做到?

不买学区房靠自己家庭教育,但如何做到?

给孩子择校,如何量体裁衣?

不让孩子读奥数,你能自己正确引发和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吗?

孩子作业拖拉,你不陪伴,可以让他/她顺利完成吗?

别人家都在学钢琴拉小提琴,你能摒住吗?

因为我们地教育焦虑,更多来自中产妈妈的认知失调——

海量信息和个人日常场景之间的错位——过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讯,和日常养育中无法做到、办到的差距。



                      如 果 你 有 一 张  地 图

但是,在我们身边,你完全可以去挖掘一些“明灯”。

我有一个好友余哲,曾是同济大学博士,在高校教建筑,经常带耶鲁、北大和上海某名校的大学本科生。

她自己生了两个娃娃后,开始做全职妈妈。一边狂读育儿书籍,一边构建自己的教养孩子的体系,还顺便写了一本教育理念的书。

我在跟她交流时,能感受到那种高知女性的自信和坦然。

我和她私下分析,原因在于,她有自己的育儿知识图谱。因为她主动去学习,去构建了一个养育孩子的知识体系,对孩子0-3岁,3-6岁,7-12岁,12岁-18岁的每个阶段身体、心理和认知发育,做到心中有数。

Florine Stettheimer作品

正是主动去学习,提前应对挑战,帮助她在养育孩子的升级打怪,不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焦虑。

至今,她的孩子都在离家很近的普通小学上学,因为她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完全没有必要事事依赖学校教育。

当你心中有一张亲子教育地图,就如你去往欧美旅行一样,知道自己大致要去的城市,选择正确的出行工具,你或许就不会再焦虑了。

虽然会有延误、晚点、迫降等各种可能性,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你的心里不确定性是不是大大减少了?

Florine Stettheimer作品

我一直相信,焦虑不是坏事。

焦虑源自于你内心的不确定性,自己的目标感和行为之间的落差。

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处理焦虑的方式。

如果一个母亲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许就不会盲目和迷惘了。

亲爱的妈妈们,你们内心有这样一幅地图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