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画册56】今日学习:关于知识的几对关系
解读文件是我弱项中的弱项,一看到文件就头大,更别说要细细解读。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份文件在很多地方被提起,每一次需要用来查资料才会去草草看一下,拎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没有沉下心来全面地思考这份文件到底讲了什么,对教育,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日培训教授从社会的变化,时代的需求谈起中国式现代化。人口众多,是全体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我们都将进入一个陌生的时代,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么培育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纪伯伦: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溯源思索,什么是人?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下技术高度发展,人工智能如何与人的智能融合?当下教育对人的异化触目惊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被严重影响,怎么应对……不停追问,会问得惊心动魄。这个时候,回到哲学上思考,站在国家、社会乃至全球的大坐标上去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做什么?教育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持续……
今天的教育能否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考什么?靠力量。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有多难?如何保持创新创造力?除了有力量,还要和谐,还要有意义,美好生活需要什么条件?精神世界的丰盛才能匹配。
第一对关系: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现实世界是客观的,对现实世界进行解释的知识体系是主观的。原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强调的是学科实践, 学科育人,跨学科。原来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学改革改学习方式。后来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以及知识再复杂生活的运用,从一段走到了另一端,所以更加注重整体性,结构化,体验性,既尊重知识的客观性,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对关系:知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现在又回到了知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需要跟随时代的要求反复思考和讨论。
知识的人文性与人的命运和幸福相关,和人的美好生活相关。一个外表美丽,家庭条件优越,有一份让人艳羡职业,拥有众多追求者的女士不快乐,原因何在?没有人生的目标,缺乏人生的价值感与意义感。对生命的意义感价值观的寻找与建构应该从小开始。把自己的努力和人类的命运,他人的命运,社会的发生关联起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培育社会责任感。让每一个人都有完整的饱满的精神世界。
第三对关系:知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摒弃追求标准答案的偏执,对于学生的观点持多元、开放、包容的态度,关注学生的素养,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练习,到底考察什么?习作考察什么?阅读与技巧永远是外衣,对文章的多元生命感悟与体验才是内核。
第四对:知识的要素性和结构性
《盲人摸象》的故事给到的启发,我们可能都是盲人。想起安仁老师上的儿童哲学绘本课《七只瞎老鼠》的故事,为什么第七只老鼠会形成对大象的整体认识?因为它会结构化地思考问题。
整体育人和育整体的人。
第五对: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
现代社会追求确定性过程中的迷失。
现代性,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理性思维发展的顶端。相对论超越牛顿力学。认识有局限,表达有局限,运用更有局限。
后现代主义,随机性,偶然性,复杂的,非线性的,混沌的,不确定性。我们将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需要复杂性思维应对未来,不能用以往的经验规划未来,面向未来思考核心素养,5C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协作、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对接,项目式学习,学科综合化实施,都属于未来教育应该聚焦的母题。学生们的未来,就是要面对不确定的场景,迅速调整身心状态,调动所有资源 ,迅速找到解决不确定问题的办法。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对于现在的孩子,不是要培育,而是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