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余老诗写作研习社婚姻育儿

家有少年,父母一定要“说人话”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131人  博雅亲子阅读

“说人话”,不是骂人的语言哟。这里是说,面对00后的孩子,作为70、80后的父母,要懂得这群星星人的语言,说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话。

说孩子愿意听的话

什么是“说人话”?--说他们愿意听的话

我女儿12岁,喜欢和我讲“二次元”的话题,喜欢神侃,喜欢编穿越故事,也喜欢讨论热点问题,什么教育不自由呀、特朗普靠女儿才获胜呀、什么辱母杀人案呀......

反正,你不紧跟网络更新,就跟不上她的趟,你一掉队,就不能怪人家和你没话说

从娘娘开始的“说人话”

说人话,就是紧跟网络、紧跟时代的话。

当我听不懂,她和她爸交流时说:“不要理我,我难受香菇。”或“你们撒狗粮,走远点”时,我知道,我落伍了。我要和她交流,我必须放下做母亲的身段,去了解她,去真心探索她的内心渴望。

说人话,就是突破“为尊”的瓶颈,不以堆砌的道理和不容侵犯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和他谈他眼中的世界,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迷惑,听他说,好过他听你讲。

孩子们愿意听的不是说教,是你作为朋友的分享或哥们、闺蜜般的同仇敌忾,所以说人话,首先请放下身段。

彼此尊重是第二步,一味地讨好,也说不出人话,任何交流是在平等基础上的。

一次,我们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小长假,我们夫妻商量去周边农家乐度假,让孩子轻松一下。结果满心喜欢地告诉她,她却一脸不悦地说:“你们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没有嘛?我现在喜欢人文,想逛博物馆,不喜欢自然风光。”我们哑然。马上又商量去西安,满足她的要求。

我们又欢天喜地讨好她,告诉她改去西安时,她说:“你们一天一个变,让人活不嘛?我刚做好心理准备,好好陪你们和外婆,你们又变.....”我们心里那个堵得慌呀,差点没把牙吞进去。

这样的吃亏后,我们的总结是,平等不是意识,是必须要有行动的,尊重也不只是一种态度,而要落实在家庭事务的方方面面。

说人话,不需要讨好,也不需要“东施效颦”,真诚表达即可。一次,我老公故意学女儿的口气和语言,惹来的却是,“你们尊重人不嘛?我们是娃儿嘛,说话好笑,你们学着玩嘛?”

跟他学,他也不愿意,平等最好

我们顿时才理解,她难受可以说“香菇”,我们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也说“香菇”,我们有我们的时代术语,他们有他们的网络语体,我们彼此尊重,真诚表达即可。

为什么要“说人话”?--因为毛主席说

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我们都曾年轻过,所以我们现在“有车有房”,有的“飞鸿腾达”,但我们那个年代女孩不读“琼瑶”、男孩不玩“魂斗乐”,会有市场?

同理,我们的孩子现在不看漫画、不玩游戏、不加微信,他们会有市场?和同伴会有话题?

明白青年的重要性,也要明白青年的世界就是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说人话,是不听毛主席的话,是会被批的。

这是玩笑话,真相是,“说人话”是信息时代的要求。这样的感受,来着3个方面。

一、我从“简书”写作上得到的启发

为了自我专业的需要,我开始在《简书》上写作。开始,自己感觉可以,但是收效平平。点击率、点赞率都很低。

于是,横下一条心,我报了2个写作训练营,训练自己。

一进入,我才发现,网络的写作,叫新媒体写作,有别于我之前的写作要文采、要有大道理、要用结构推导等等。

老师给我的建议就3个字“说人话”。

80、90、00后的地盘,70后要想玩,必须“说人话”

接下来,我按老师的建议,改变了过去的思路,去发掘生活,用简单的事例说明道理,用平实的语言去阐述观点,意外发生了,我上了《首页》,一篇文章点击800多,这是对我改变最大的肯定。

这时,我撩简小妹,发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读者群主要面向80、90、00后年轻人,望各位70、60、50、40后作者慎重投稿....."

原来,我们已不是社会主体了,我们想被听见,被理解,首先要学会说他们的语言,要“说人话”,这是时代的潮流,我们70后无法逆转。

面对我00后的女儿,要当好00后的妈,必须“说人话”,才能被女儿接受,被我想征服的读者接受。

二、我从吴晓波老师谈“二次元”消费得到的启发


吴老师那么牛,还要虚化个890,来拉进与时代的距离

什么是二次元,就是我们70后说的动漫。

我非常反感和讨厌女儿看动漫,为此我们的战争不断。但是,越禁,她就越来劲,最终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她征服,因为她成了她们班漫画画得最好的,老师要求她给班上毕业纪念册画漫画,用漫画表现老师和同学。

我和她爸真的是下巴都掉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只有支持,只有默默在心里祷告,她过段时间会好的。

直到我“听见吴晓波”释然了,吴老师在音频节目中对“90后物质的一代?数据证明你错了”用一组数据详细分析了90后,其中谈到90后消费的一个特点,有超过60%的90后,有过“二次元消费”,购买过动漫手办、cosplay,这是特点,也是商机,更是大数据。

这说明,动漫成为“二次元”以后,不是我们能帮孩子挡得住的,而只剩下“如何有选择的接受”这个问题。就像当年的我们,也迷恋柯南,我也深夜守过《圣斗士星矢》一样。

说他的话,就要了解他喜欢的,吸引他的,和他一起去发现,去讨论,去去伪存真,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我从读《游戏改变世界》得到的启发

游戏更是万恶之源,这是我的看法,所以我坚决不准女儿耍游戏。

我眼里,耍游戏,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直到看见这本书《游戏改变世界》。

作者简.麦戈尼格尔是著名未来学家,是TED新锐演讲者,受关注超过比尔.盖茨,位居世界第16位。他在书中探索了游戏化的力量,揭示了互联时代的未来趋势--游戏可以是另一种生活,善加利用,能把对游戏的热爱转化成工作的动力。

《游戏改变世界》脑图

这对于我完全是一种颠覆,但又有什么办法,游戏能改变世界,我能吗?我能做的是,不让游戏成为她的逃避,让她也懂得善用游戏。

从以上几点启发,我感触,作为家长,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很多事物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我们应该谦卑下来,看他们表演,世界真的是属于年轻人的。

为我们有一个年轻的女儿或儿子而骄傲吧,因为我们有他们,才没有脱离时代,才在追赶中让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

怎么才能“说人话”?--听见他、发现他、崇拜他

说人话,如果你同意了,那么就要学习如何“说人话”。

我们想这个和“追星”一样,我们70后,也曾今手抄过歌本,玩过印有明星的“大头贴”,默默记录过“刘德华”、“周润发”的星座、血型,学过他们的姿态、打扮、语言等等。

我们是怎么成为明星的粉丝的,就怎么成为自己儿子、女儿的粉丝。

爱他(她),就崇拜他(她)

关注他,听他说什么,发现他的优势,无条件的崇拜他。这样才可能发现他的语言特色,他的内心渴求,他的思维模式,才可能和他在一个平台上交流,这样的交流才有效,才能有延续,才能联结彼此的心,让亲情更有爱。

我们家有个少年,我们很骄傲,因为她,我们开始学“说人话”。

你家有少年吗?来一起分享学“说人话”的经历和悲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