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一圣贤
作家陈忠实在长篇小说《白鹿原》里所描写、刻画和塑造的人物中,我认为朱先生是最完美无缺,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一个,他堪称一位圣贤。
朱先生何许人也?陈忠实在小说中这样写道:“朱先生自幼聪灵过人,十六岁应县考得中秀才,二十二岁赴省试又以精妙的文辞中了头名文举人。”朱先生在小说的第二章便登台亮相。他应杭州一位先生的盛情邀约前往讲学。一天晚宴之后,几位才子学人领他走进了一座烟花楼。当朱先生意识到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时,便对邀他南行讲学的朋友同仁大发雷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论,大声疾呼,以正世风。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当即断然决定天明即起程北归。最终碍于朋友的情面,朱先生仅仅讲了一回学便匆匆离去,真可谓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他憋着一肚子败兴气儿回到关中,一气登上华山顶峰,随即便吟出一首《七绝》来:
踏破白云万千重,
仰天池上水溶溶。
横空大气排山去,
砥柱人间是此峰。
“砥柱人间是此峰”,这恰恰就是朱先生自己最为精准、形象、生动、传神的自画像。他不仅在面对声色犬马、酒绿灯红时能保持清醒的自警自律,而且在面对高官厚禄时不为所动。听听朱先生对亲自登门委他重任的陕西巡抚方升是怎么说的:“你视我如手足!可是你知道不知道?你害的是浑身麻痹的病症!充其量我这只手会摆或者这只脚会走也是枉然。如果我不做你的一只手或一只脚,而是为你求仙拜神乞求灵丹妙药,使你浑身自如起来,手和脚也都灵活起来,那么你是要我做你的一只手或一只脚,还是要我为你去求那一剂灵丹妙药呢?你肯定会选取后者,这样子的话你就明白了。”然而,当滋水县的郝县长亲临白鹿书院,请求朱先生他出山担任赈济灾民的副总监时,朱先生却义不容辞地说:“书院以外,啼叽号寒,阡陌之上,饥民如蚁,我也难得平心静气伏案执笔;我一生不堪重任,无甚作为,虚有其名矣!当此生灵毁绝之际,能予本县民人递送一口救命饭食,也算做了一件实事,平生之愿足矣!”而因朱先生赈灾有功,郝县长想请他出任教育部门的官职时,朱先生随即又婉言谢绝:“你不知道我这个人不成器,做点文墨文字的事还可以滥竽充数,一当起官来自个心里先怯得惶惶,日里不能食夜里不得眠。生就的雀儿头戴不起王冠——你饶了我吧!”这让我想起了清朝朱经畬的一副自题联:“才能济世何须位,学不宜民枉为官。”像朱先生那样,如果真正具备了匡时济世的才能,即使没有职位也可以造福于人,而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才能用来为民众谋利益,就是当了官也是枉为官呀。
为协助县令禁种罂粟,朱先生铁面无私,首先向妻弟白嘉轩开刀。他亲自捉着犁把儿,吆着牛进入白嘉轩种植罂粟的那块天字号水地,扶着犁杖在罂粟地里耕翻起来,直至把那块罂粟全部捣毁。朱先生查禁烟苗的行动很快便震动了整个白鹿原。不到十天的时间,川原上下正在开花的罂粟便全都犁毁了。朱先生这一禁烟犁毁罂粟的故事启示我们,对那些有害有毒的东西,必须用雷厉风行的行动,才能予以震慑和消除。
当白嘉轩和鹿子霖因买李家寡妇的六分地而打架闹仗,并要上县里去打官司时,朱先生便用纸笺以“致嘉轩弟”和“致子霖兄”为题,分别给白嘉轩和鹿子霖写了一首内容一样、字迹相同的诗:
倚势恃强压对方,
打斗诉讼两败伤;
为富思仁兼重义,
谦让一步宽十丈。
白嘉轩和鹿子霖读到这四句诗后,都感到非常惭愧,双双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官司得到化解,俩人重归于好,并把那六分地慨然归还给了李家寡妇,还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她度过难关。这件富有正能量的事很快便传播出去,滋水县令大为感动,批为“仁义白鹿村”,并凿刻石碑一块,亲自送上白鹿村,栽于白鹿村的祠堂院子里。为白鹿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小说介绍道:“张总督和朱先生是同一年经方巡抚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那是方巡抚到陕赴任第一年的事。次年,方巡抚力荐当时的张举人官费赴日本国留学,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陕后就成为方巡抚的头号政敌,直到反正成功,方巡抚仓皇逃出关中。”正当方巡抚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要决一死战时,为避免市民百姓生灵涂炭,古城遭毁,张总督恳请朱先生前往离西安约二百里路的姑婆坟劝方巡抚退兵。朱先生对方巡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劝退兵成功。朱先生就凭着一张嘴,便说服了方巡抚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田归甘肃宁夏去了。
田小娥的鬼魂借发疯说鬼话的鹿三的嘴说,蔓延在白鹿原上的瘟疫是她招来的。并提出要在她的窑畔上给她修庙塑身等要求,否则就将使原上的生灵死光灭绝。许多族人都跪到族长白嘉轩门口,要求给田小娥修庙。朱先生对白嘉轩说:“人妖颠倒,鬼神混淆,乱世多怪事。你只消问一问那些跪着要修庙的人,那鬼要是得寸进尺再提出要求,要白鹿村每一个男人从她裆下钻过去,大家怎么办?钻还是不钻?”朱先生建议并亲自设计方案,把田小娥尸骨烧成的灰末装到瓷缸里封严封死,就埋在她的窑里,再给上面造了一座六棱砖塔,叫她永远不得出世。这一举措达到了造塔祛鬼镇邪的目的。
在民族和国家的危亡时刻,朱先生嫉恶如仇,不仅在报纸上发表抗日宣言,震动了城市上下朝野,响应者众,其影响扩大到了南方,而且他身体力行,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带着那几位编纂县志的老先生要到抗战前线去,但走到潼关正待过黄河时,被部队派人力劝强拉了回来。这一行动,充分彰显了朱先生等老先生们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和担当精神,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这种正气和精神,更加需要我们践行、弘扬和传承。
朱先生神奇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有一个青年农民一头怀犊的黄牛放青时跑得不知下落,按照朱先生念给他的四句秘诀“要得黄牛有,疾步朝南走;撞开姑娘手,老牛舔牛犊”跑去找,那位青年农民果真找回了已经生下小牛犊的黄牛。还有,朱先生在门口拴狗咬走乌鸦兵司令的笑话;为走丢小孩丢失衣物的乡人打筮问卜的趣事;只穿土布不着洋线的怪僻脾性,等等。特别是他在自己生命的尽头能预知时至,为自己的后事做了最为妥善的安排,死前就算定了要被人揭墓的事,也得到了应验。真可谓是神机妙算,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逸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这是小说在朱先生谢世后盖棺定论的评价。当然也是作家陈忠实对朱先生一生实至名归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