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原来真相……

2017-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给你举个栗子

早在2012年,钱江晚报就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向大家证实“癌症,越来越年轻化”:

                                                      A

今年20岁的小芳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平时身体也不错。

不过半年前,小芳经常感到腰部酸痛,但她并没有当回事,总觉得是累了休息一下就好。没想到,腰部酸痛反复发作,而且越来越剧烈。在父母一再催促下,小芳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在她的彩超检查中发现,小芳后腹膜有一肿块。

医院立即为小芳进行了手术,切除肿块后,最终确诊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这是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我们也想尽了办法,小芳也接受了多次化疗。”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卢丽琴说。然而,最终无法挽回小芳20岁的生命。

                                                          B

25岁的小伙子张军(化名),与小芳的命运相仿。刚参加工作一年,正当他大展拳脚的时候,身体反复出现腰酸不适。一开始,张军也认为是工作劳累所致,一直没有去医院。

后因腰酸加重,才去医院检查,最终结果是非常凶险的胰腺肿瘤。“我们对他进行了手术切除,确诊胰腺癌并伴有多枚淋巴结转移,术后半年即复发出现肝脏转移、肺转移。” 卢丽琴说,上个月,张军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两个月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已经收治5名年轻的肿瘤患者,除了小芳和张军,另外3人分别是,22岁在校大学男生、22岁在校大学女生、27岁公司白领,目前仍在治疗中。

对于恶性肿瘤年轻化的原因:

卢丽琴说,引发的因素很多,但高压+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推手。

人民日报官微也坦言: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原来真相……

至于如何预防,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原来真相……

当然,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一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买份健康险(重疾险+医疗险)。

毕竟,不管你愿不愿意,癌症,正防不胜防地侵蚀着人们的生活: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原来真相……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原来真相……

而且,一旦患病,花钱太多!

一旦身患癌症,就要付出巨大的金钱代价。如果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最先进的药品,完全有可能在身患重症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但这一切,需要很大的开销。

比如要得到良好的治疗,费用至少准备40万。在治疗大病的过程中,有许多检查治疗项目、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品都是自费药,社保不会报销的。美罗华是医生必推荐的治疗淋巴瘤的药物,其单支价格在2.5万左右,5支一个疗程。治疗肾癌和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万,需要持续服用到患者不能临床受益为止。肿瘤科大夫也认为,一个人得了癌症至少需要40万的医药费才够。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癌?原来真相……

此外,良好的康复费用需要20万至40万。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中三分之一是直接费用,三分之二是间接费用。大病治疗这段时间里,需要有人照顾,营养更要跟上,这时护理费与生活费是很高的。像脑中风后遗症这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重疾,这样的病症在得到精心的医治和照顾下一般也能生存十年,所花的护理费约在36万(每月3000元),生活费约36万(每月3000元)。

而且一个人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时候,对家庭最大的影响是:收入中断、花钱不断。收入越高的人,一旦患病,对家庭的生活水平、子女教育规划、未来养老都有很大影响。对医疗费用的认知,还要考虑到因重大疾病造成的收入损失,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需提的一点事: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太少!

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平均治疗费用达到15万至50万元。在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因此,尽管不少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但是补充一份重疾险依旧必要。与社保“生病—治疗—凭票报销”不同,重疾险具有“确诊即可获赔”的保障功能,由于无需“凭票报销”,因此也不存在患者最为担心的自费药费用高,报销不了的问题,只要所患疾病符合理赔要求,保多少就获赔多少!

当然,在选择重疾险时,如果有一定的经济负担能力,应遵循:带有轻症责任且不占用保额的优先;观察期(等待期)短的优先;轻症可以豁免保费的优先;保费和保额相同情况下,重疾/轻症多次赔付的优先,不分组多次赔付的更优先;缴费方式灵活,缴费期多的的优先;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的优先;有增值服务,如健康管理、就医绿色通道、SOS救援等的优先等。

ǎ至于医疗险,费用报销型可弥补社保报销少的不足,最大限度减轻医疗负担;津贴给付型医疗险则可按天给付约定金额,弥补住院期间的工作损失。投保时应看清赔付范围、赔付比例、免赔额、给付限额、是否保证续保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