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揉碎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9人  春晓涤生

读白燕升的《大幕拉开》。书中,白燕升讲了这样一个有关"揉碎"的故事。

当年袁世海拜郝寿臣先生为师。他见到郝先生时非常紧张。老师问他,你跟我学,是把你揉碎了成我呀?还是把我揉碎了成你呀?

袁世海诚惶诚恐的答道,当然是把我揉碎了,成您呐!

郝先生大笑道: 你永远也成不了我,你要把我揉碎了成你。

这个故事准确生动的说明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育者与学习者,都要正确认识这个“揉碎"的哲理。

讲课的人,先要把自己揉碎,然后再把自己理清,这样讲出来的东西,才容易被听课的人消化。

听课的人,要把听到的东西揉碎了,放在自己的生活链条里,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理解。

讲课的人把自己揉碎,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需要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成见,需要不断的联系自己所有的知识,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整合,再打破,再整合的反复的锻造的过程。

揉碎,是一次消化。揉碎,是一次重新的组合。揉碎是为了榨取更多的精华。

讲者将自己揉碎,是一次重生。将自己揉碎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长出无数个伸向四面八方的触角。用这些触角去感知来自听课者的各种信息。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最科学最及时的重新组合。于是精彩就在这样的瞬息间产生了,达成了讲课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听课者更要把讲课者的内容揉碎。就像在餐桌上吃了一块儿炖肉,要将这块肉消化,长出自己的肉。

将听到内容揉碎,就是把其中的线索一条条的理清。将所听的内容揉碎,就是把其中的线索与自己所拥有的线索深度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嫁接,实现思想的飞跃,实现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