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料简”影响深远
中华禅到了明朝,有个很大的变化,明朝四大老──憨山、莲池、藕益、紫柏是佛教界有名的禅宗大德;憨山注的《道德经》,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境界都很高,藕益、紫柏也有专辑留世。但是,他们也受了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的影响,所谓: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参禅没把握了。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似乎很有道理。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在世为人师,出世作佛祖──老虎头上长角,更厉害了。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的确可悲。
永明四料简一出,不仅断送了法眼宗的法脉,而且也风暴了正法眼藏的慧命,影响后世禅者极大;毫无疑问地,使净土宗空前的兴盛。现今,除了曹洞宗在日本,临济宗在中国,其他的都没有了。
何谓“阴境”?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所形成的境界,一旦现前,就不由自主地随它去了。譬如睡梦中不能够作主,随着梦境的发展由不得自己。所以永明延寿和明朝四大老都很谦虚、坦率,都说自己没有把握,为了牢靠一点,还是“有禅有净土”的好,“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那该多好!所以,后来很自然地就出现了“念佛禅”──念一句阿弥陀佛,然后问“念佛的是谁?”既念佛,又参禅,教内大德美其名曰:“禅、净双修”。还有人比喻为“敲门金砖”,开悟了,那最好,门打不开(未开悟),手里还有块金砖啊!瞧这有多妙!真是很如意,十全十美。可是自从参“念佛禅”出世以后,开悟的人毕竟不多,可见如意算盘并不灵光,反而因此破坏了禅的风格。如果法眼圆明,再看得深远一些,自四料简以后,诸天众减少,三恶道充满,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呢?
“阴境忽现前……”,有什么阴境?若是看得彻、行得彻,不必担心随他去,往哪里去?谁去?若是彻底断除我、法二执的人,烦恼即菩提,那些多余的顾虑和问题,根本都不存在。
念佛的确很好,念佛不仅可以“以念止念”,避免胡思乱想,而且可以证得实相,证得“法性身”,往生“法性土”,可谓方便殊胜之至;但是,既然参禅了,就该一门深入,不必脚踏两条船,反而容易失足落水。如果认为参禅不保险,干脆就去念佛。参禅就要有“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佛、魔皆斩,扫荡一切”、“唯我独尊”的勇气,能有大气魄、大担当、铁骨头、硬脊梁,见得真切,行得肯切,这样才是如来的亲子孙,也才能荷担如来家业,才能续佛慧命。
释迦如来一生下来,就给我们以身示范作了一个榜样──“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话不少人错会了,“唯我独尊”并非佛陀自己独尊,而是人人原本的佛性,原本的自我是独尊的,是不二的。我们既然自称佛子,就该以佛作榜样,把自己的全生命、全人格、全感情、全理智,投入自己所修学的法门;如此耕耘,必定收获。切忌坐陇望蜀,心神不定,贪得无厌,禅净双修,甚至禅净密三修,到头来一无所证,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
“念佛禅”到了后来,更变本加厉了,参禅既然又念佛,看到净土宗“打佛七”,也依样画葫芦地去“打禅七”,说来真是可悲。从佛祖到达摩,到六祖、唐宋历代禅宗的祖师,从来没听说有“打七”的,真是无以名之,只好说它是“泥迹失神”──执着禅的外形,失掉了禅的生命。
——摘自耕云先生《安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