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孩子
又一个清晨,妹妹在我怀里吃够了,笑咪咪的看着我,我哼起了一首英文儿歌,刚停下,妹妹说着“要”,我说是还要听一遍吗,她回答“好”,于是又唱了一遍,她乐呵呵的冲我挤眼睛。“我们起床吧”,“好”,不到17个月的妹妹,很多事情都可以商量着来,就像和一个大孩子交流,这种感觉从她出生就伴随着我。
我不知道“每个孩子不一样”是怎样的不一样,但我知道她和哥哥确实不一样。想到这里脑子里忽然出现了两个人“郭靖和黄蓉”,是的,哥哥憨厚像郭靖,妹妹机灵就像黄蓉。
“爱她(他)如她(他)所是”。
哥哥坚毅,对于喜欢的东西能钻研,很有韧性:对新车的研究比爸爸都精深,什么新功能经常是哥哥介绍给爸爸并且教他使用;最近的机器人课他之前没学过,在小组里是替补编程员,当主要成员请假时就轮到他发挥啦,成功的喜悦会回来传达给我,老师评价他能沉的住进步非常大。哥哥真诚,有正义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哪怕同学辜负他、他也不忍心辜负同学,他不要家里买新的餐具因为不想浪费旧的餐具,甚至说他用旧的碗我们换新的,他看到水龙头没关会义愤填膺,不熟悉他的人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个性到极致可能就会有点不近人情,比如没及时关水龙头这件事,对哥哥来说是大事,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没这么严重。这样就会引发冲突,这也是哥哥的短板,沟通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欠缺。其实孩子是大人的影子,他的这个短板何尝不是父母的短板呢。我们带着原生家庭的匮乏,成长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指引和练习,到当了父母不自觉的把自己的短板传达到了孩子身上,看到他的问题着急,于是启用自己的简单急躁不善沟通的模式,反而带来孩子的抗拒。相比再上一代我们更有觉察力,“我是一切的源头”,看到了开始改变自己。
妹妹呢,她真是个可爱的小机灵。还记得刚出生的场景,护士抓着她的脚给我看,“是个妹妹”,这个小家伙呢,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斜着看我,这么特别的第一面印象深刻。随着过了三个月,妹妹开始能挪动自己的身体,到现在,她攀爬,翻身,那个灵活程度比哥哥同期高几个级别。哥哥常说“猴子妹,没有一点淑女的样子”,妹妹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好,事实上,在同样的哺乳期,哥哥小的时候很容易与我产生“感应”,比如说我昏昏欲睡,哥哥也就睡着了,而妹妹似乎精神内核特别强大,我很难用感应影响她。妹妹的接受能力很快,有的本领是观察就会去做了。做事有主见,看哪本书,放哪个碟片,出去玩往哪里走,吃什么先吃哪个.......那么我就积极配合她,遇事与她商量。
“他们属于我们到不了的明天”,孩子不一样,相处的方式也不一样,感谢他们扩展了我的生命,唯愿我不会阻碍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