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30那些一言不合就离职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每个人带团队时间长了,就都会发现:年轻人血气方刚,辞职的理由确实千奇百怪啊。
我想去看世界杯,我觉得公司的业务不行,我想去进修读书,公司饭堂不好吃,公司美女不多,工作压力大加班多。
然后放下辞职信就走了。
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呢?
是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还是得到报应成为996修福报的社畜了呢?
如果是公众号的套路文,接下来我就应该说:
我有个朋友,或者我认识一个人,他叫小明(或者是小敏也行)。给你说说他的起码1500字的离职后故事吧(虽然是我刚编的)。
但是,我很老实啊(懒得编故事),所以我要说:
虽然都是离职了,但人和人怎么能一样呢?
我曾经有一个基层部门搞运营的同事,是个贼帅的一米八的小伙子。
有一天他说,太累了不干了,就走了。
他后来也没工作啊,每天骑着几万块钱的公路自行车上路瞎玩儿去了——他每天都开迈凯伦上下班通勤的,家里有矿。
我另一个腾讯出身的程序员同事。
他在腾讯干活时,每天就骂骂咧咧的,这里设计做得不好,那里框架写得垃圾,怎么还这么多BUG?
很快他就辞职离开了腾讯,留下留下一封辞职信——
“做APP没意思,我想去做游戏!”
然后,他出来闯荡江湖,在我们公司做了半年多,腾讯又把他招回去了(腾讯有专门的离职员工关系管理部门,叫“南极圈”)。
回去腾讯后他又开始骂骂咧咧,没多久又走了。再过一阵子,腾讯又把他招回去了。就这么进进出出三四次,现在在腾讯稳定了。
才发现,怎么我也说起故事来了。不过这都是真事。
我的意思是:
一言不合就离职的人,可能后续发展很靠谱,也可能后续发展不靠谱,谁知道呢。
个人的后续发展怎么样,是取决于这个人的见识、能力、资源、人脉等等要素的。
“一言不合就离职”,只是他千千万万个无数行为中的其中一个,怎么可以就用这个行为归类出一个群体?
我还知道一个人叫马云,是个英语老师,一言不合就离职下海创业,创了个公司叫阿里巴巴。
我还知道另一个人叫罗永浩,也是个英语老师,上课口碑比当年马云好多了。他也一言不合就离职创业,搞了个英语学校,可赔惨了。
你说,那些一言不合就离职的英语老师后来都怎么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04401/289dc3a4ec8de69f.png)
也有一些黑心老板和管理者会想:一言不合就离职的人,希望他以后都找不到工作混不好!(什么叫投其所好,你明白职场鸡汤是写给谁看的吗?)
1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主管招聘工作。企业对跳槽次数抓得很严。1年跳槽1次都算多了,觉得你这人有问题。
10年过去了,企业在这方面的考察变得宽容了。一方面是频繁跳槽的年轻人确实变多了;另一方面是经营节奏更快,企业更重视能力了。我见过的频繁跳槽但每次都能要高价的人并不少。
像我上面说的那个前同事,在腾讯几进几出,腾讯也没有嫌弃他,为什么?
因为:
1、他的离职后关系管理做得很好,和腾讯始终保持着友好的沟通关系。
就这一点,99%的人都做不到。他看似情商巨差,但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持久。这一点我非常佩服。
2、他技术过硬,得到腾讯的赏识。
中国有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他关系管理得再好,也不会在腾讯得到新的工作机会。
要是能力不过关,即使你表决心愿意一辈子留在公司,公司还巴不得你一言不合快点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