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坏情绪带回家

01
我一直觉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和生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应该区别开来。同样的,我们尤其不应该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到家里。
之前很久之前听过一个故事。有位男士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要先在车里坐一会儿,把工作中遇到的不开心的事,不好的情绪通通消化掉,然后才会回家。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回答说“妻子每天做家务已经很累了,要是我一进门还是不开心,妻子也会被我传染,那晚饭就会吃得不自在。” 很朴实的回答,但是听着却很暖。
02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踢猫效应”。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故事讲的是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本来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件小事,挨了老板批评,却因为把坏情绪发泄出来了,接着就造成了悲剧。
03
我家里也时常弥散着坏情绪,尤其是我爸妈特别严重。
每次只要我爸爸上班时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就开始指责我们。
“怎么地也不扫,饭也没做啊,又在看电视啊,看什么看,赶紧看看书去。”
而实际上时地扫好了,饭也做好了,我弟弟作业做了一天了,刚打开电视机来看。其实,我爸爸在乎的根本不是我们有没有做这些事,而是他需要发泄,需要找个情绪垃圾桶。
可我特别讨厌我爸爸这种把自己孩子拿来发泄的方式。我弟弟上了一天的课了,他也很累了,只想看电视放松一下;而我也上了一天的班了,我也只想窝在沙发上刷刷手机。
有时,我真的很想对我爸爸说 “不要每次都把你的情绪发泄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很累,你在上班,我们也在上班,上学,我们也并没有闲着,你累我们也累。”
我真的搞不懂,那些大人怎么老喜欢把自己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呢。我觉得大家只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
为什么大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坏情绪说出来,就不能选择藏起来吗?就不能憋在肚子里吗?大人们一直觉得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你,因此,我工作中受到批评指责归根结底就是你,所以,肯定要指责你两句才能达到平衡。
为了让自己的坏情绪有地方倒,而对小孩大吼大叫,把坏情绪扔给小孩,在我看来是自私更是无能的表现。
小孩子上了一天的学了也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消化父母的那些训斥,责骂,他们更累。不是说家是避风港吗,什么时候成了发泄内心不满的场所了。
我很讨厌那种把自己的坏情绪宣泄给别人的人,更讨厌那种做了一点好事就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的人。
因为在我看来,对一个人好都是默默的,悄无声息的。那些大张旗鼓的对你好,都是另有目地的。
04
请别把坏情绪带回家,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你有困难就可以求助的地方,而不是你用来盛放不满的垃圾桶,更不是逼着家人和你一起来承受坏情绪的。
如果真的为自己的小孩好,那就请在回家前把坏情绪消化完,把不好的留在家门外。别把坏情绪带回家,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个温暖的避风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