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青少年工作坊
第二天的工作坊围绕着非暴力沟通第二个、第三个重要要素——感受和需求。
昨天是第一要素:观察️
(体会“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妈妈为你好”VS事实瘦身操
有人对现场营员的“爱插嘴”行为进行逐次事实“瘦身”——
1“TA老插嘴,好烦,想打TA——负分
2“TA比我小几岁,很想分享当时的兴奋”,3 从而产生新的评论“我也有那个很想表达引起关注的阶段”——情绪值瞬间从负变正。
她说:正因为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阶段,此刻才更容易理解和包容对方,感觉这样不完美的小时候,给了我更完整的人生。
第二天的火花也多多……
一、感受的根源
感受到底来源于他人的刺激,还是自己的需求呢?
从一副漫画图,展开4个活动环节:
1句型对比
A你今天没有来,让我很失望。
B你今天没有来,我感到失望,因为我有很多心事想要跟你说。
2实际事件讨论
为什么看到孩子哭闹,妈妈两天内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二、感受卡,需求卡
孩子们虽然年纪不一,慧根具足。短短的即兴倾述中,认领了不少鲜活卡片!和真实完整的自己待在一起时,平静、放松。
三、团队碰撞
经历不同,又都有类似的的感受和需求,促使我们在同一个时刻触摸到了自己和他人,生命共同体的感觉,是青少年克服虚无感最需要的体验,它既是集体“归属感”。
️四、综合应用: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
阴差阳错地拿到的是成人版的练习纸,正好去站在大人的立场体会。
他们演着,笑着,讨论着,慢慢体会着家长也是如此鲜活亲近的生命。
️五、总结收获
1别人的一句话表面上可能是生气,其实他可能是很开心,又或者其实是很害怕,担心,难受,需要用心体会。
2我比昨天多说了很多话。笑~
3今天能够即兴使用新材料,新流程,新效果,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这就是我热爱沉浸式工作坊的原因——
一起久久地相处,有结构的聊天,互相照见,每分钟都有观察、感受、需求的应用表达,让尊重和明白的沟通无时不刻出现。
行为不知不觉模仿和矫正,有很好的自我效能感。
最后,又来到休息和团队水上活动Happy ^_^Fun时间,可孩子们还是依依不舍留在房间,聊了起来。甚至做起了作业。
也有不想做的,我说可以给我布置两道。
其实我也是摸索着,还得求助本尊娃,一对答案,呀,做错了,竟然有5种答案[坏笑]
原来如此……一起攻克陷阱的感觉好棒!给我们自己小红花小贴纸,贴脑门上,快乐100分[耶][耶][耶]
当时我触动很深,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孩子呢,在家都不怎么言语,来这里也是扑克脸,包裹的紧紧的,现在第三天都肯让我碰她脑门贴贴纸、拍正脸照了[偷笑][偷笑]
一个生命绽放之时,有多美啊!
我和她母亲说:
谢谢你带来这个孩子,给我机会体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