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知识分子如何存活?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窗里窗外——也说《十三邀》

2017-09-07  本文已影响50人  炸酱面的二喜

天朗气清的日子,帮助身体恢复元气。有的时候,也要写些明亮的东西吧。

从窗里向外看的时候,总是置身事外的感觉,即使是一窗之隔,也分开了两个世界。未置身其中,以为看得见全景,以为旁观者清,而已。

《十三邀》第二季第一集,许知远尬聊马东,可怜的徐老师被骂得很惨,但也暗自为其庆幸,毕竟,《十三邀》火了,许知远又火了。

回想《十三邀》第一集第一期,嘉宾是罗振宇,不出意料,罗振宇思维敏捷、自成体系,许知远被怼地很惨。许知远问罗振宇怎么看待唱挽歌的人,罗振宇很直爽,大意是说没用、不需要、必定被淘汰。许知远尴尬地笑了笑,也是直接,“我就是唱挽歌的人”。《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许知远问“你喜欢这个时代么?”马东连说了三句喜欢,许追问“一点抵触情绪都没有?”马老师说没有,许不甘心,“为什么呢?”马东一句“因为我没那么自恋”,爆笑全场。

说来也是《十三邀》的忠实观众,因为邀请的嘉宾让人兴趣十足。这一期是马东,更是先看了精简版,又看了完整版。精简版大部分剪了两人的冲突,制造戏剧效果,马东怒对许知远。而完整版就顺畅多了,安稳地聊天,虽然时有冷场,需要喝酒调节,毕竟更像是友好地对谈。

并不想骂许知远带着怎样的偏见,怎样高傲地来访谈,毕竟我们需要多元化的声音。唱着精英文化,唱着挽歌,表达意见而已,没有伤害谁,又有什么过错呢?只不过,许老师好似冒犯了社会大众,毕竟其未有资格规定大众文化应该是如何的,没资格用一己之标准评价身处的这个时代。

喜欢看《十三邀》,不仅因为嘉宾,也因为许老师的提问。好像许老师总是能轻轻松松提出对方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营造一种对方想要与之抗衡的气氛,尴尬,却一一接招,一种诡异的气氛。

《十三邀》第一季我最爱的一期是采访陈嘉映,许老师像个小学生,前来讨教,陈教授循循善诱,像一次师生的会谈,探讨着好奇的问题,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陈嘉映说许知远走得还算平顺。许知远答是,他还说自己身上有一种狡猾,不知道这种狡猾是好,是自我保护,还是限制了自己另外的路。陈嘉映说是,后来他说可以用“平滑”这个词。

许知远所谓的“狡猾”让我想到了他说采访罗振宇是为了求教,逻辑思维蒸蒸日上,而单向街书店连年亏损。许老师说自己做《十三邀》是为了养书店。实体书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还好,许老师的平滑让他做起了单向空间、《单读》、《十三邀》。许老师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表达了很多的不满,就如他生在何时何地都是不满一样,也许是真的不满,但是,他自己也实践着、享受着其中的利弊。

话走偏锋,预测《十三邀》第三季第一期的嘉宾是我男神大紧哥,高氏晓松是也。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一切都是管中窥豹啊,做小文自娱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