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178天,8.12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2020-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流水王丽霞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78天

原文阅读: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学习了三年以上时间,仍然不花心思在出仕做官上,这样的人太难得了。

启发思考:

        “谷”就是粮食,孔子时代拿粮食作为官员的俸禄,所以这里谷指的就是出仕做官。

        这里孔子讲到学与仕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探讨学习的目的。孔子所处的时代,没有科举,也没有公务员考试。求学的大多为士人及其以上阶层的人,孔子收徒讲学后,有教无类,不限出身门第,这种状况大为改观。孔门弟子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容、司马牛,也有像颜回、原宪、樊迟等出身贫贱的苦孩子。

        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平民孩子,大多数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入仕谋职。《为政篇》中子张问过孔子关于“学干禄”的事情,也就是学习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也认认真真回答了他,要“言寡尤,行寡悔”。子夏说:“学而优则仕”。弟子们学会了礼仪和其他管理政府的专门知识。之后,他们等待时机,施展自己的才华。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反对弟子们学有所成后出仕做官。

        朱熹解释说,“仕与学,理同而事异”。出仕是学习的具体实践,学习是出仕的理论准备。现实中,孔子也在为弟子们,特别是平民出身的弟子们,搭建了一座从求学到出仕的桥梁,让他们能够冲破了“世卿世禄”的用人原则,脱颖而出、实现理想。     

      孔门弟子学成之后,成功做官任事的也不在少数。子夏、子路、子贡、冉求等都有大用,孔子做鲁国司寇时,更是广泛任用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学而优则仕”,不仅是对个人生命轨迹的改变,对他们所服务的贵族王侯有所影响,为春秋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社会结构的意义上讲,平民子弟入仕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革故鼎新,具有里程碑的时代意义。

      不过,出仕做官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在孔子的弟子中,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汲汲于仕途。《论语·公冶长》记述,孔子让漆雕开出仕。漆雕开说,我还没有掌握出仕的道理,我还是先修行好,再等待机会吧。孔子听了很高兴。

      学习的目的,除了谋求实际的出路,孔子也非常强调学习本身的乐趣,学习是一种独立的、求知的探索之路;孔子赞赏笃志于道的学习态度,强调每个人可以借由“学”让自己变得更完整、更丰富。

      学了三年,不在意不求要拿学到的去换取俸禄,多么难得啊!难得之处,就在将自己所学的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这就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

        《荀子》的解释是,“小人儒”学的是“为人之学”,一边学一边计较,学这有什么用,学会了可以用在哪里,换来什么;“君子儒”则是“为己之学”,是发自内在看重知识的价值。为自己而学,以学作为目的而非手段,不是要学了什么去换什么,而是体验、享受、珍惜“学”所带来的丰富与完整,这是孔子提出并坚持的核心观念。

      学习,是为己不为人,谋道不谋食。颜渊在孔子心中的地位那么高,就因为他是这个观念最纯粹的体现者。学习,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把道理搞明白,志有定向,止于至善。追求,是追求达道,追求使命,不是追求利禄。

        我们进入到终身学习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为什么终身学习和如何终身学习的课题。《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比比皆是,帮助我们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讨学习这个主题,欢迎各位师友多多交流指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