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令之同舟共济|凤凰于飞
琅琊令之同舟共济 武侠江湖专题
文|霍子荷那天,李世民回到立政殿探病,走近凤塌,便对上了那双熟悉的眸子——她显然是初醒,睫上似蒙着一层雾气,如早春初融的一泓清泉,堪堪露出脆弱的冰碴,碎碎的,柔柔的。
只一眼,帝王的心便揪了起来。他踏着早晨明媚的阳光,浅灰的便服,发顶一抹素白,仍是丧仪规制,就那样平静地站在塌前,携来秋日的温暖,却仍似难以拨开身遭病晦的愁云。塌上那人的面庞进入他视线的一霎,忧愁的感觉迅速令李世民的心沉了一寸——没错,这个面容虽然有西子捧心之美,却绝非他所愿意见到的。
他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便呈现完美的微笑。
病者久卧初醒时,往往会显得空乏无力,然而塌上的人虽然安静,神态却是清明的。她适应了屋内光线后,漆黑的眼珠缓缓转动起来,把视线定在夫君身上,含着歉意笑了笑,声音有些沙哑:
陛下早朝辛苦,何不坐下,与臣妾说说话。
他照她的要求做了,并令宫人将茶壶里的水在暖炉上温了一会儿,才亲自扶了病人起来,叫给娘娘漱口。
触到那温热瘦削的肩时,李世民忽而有些心虚。他们是少年夫妻,彼此间几无隔阂,有时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对方心中所想,便也无意隐瞒。前几日自己忙于政务,少来探视,今天心中烦忧,下意识地盼着有人解语排忧,下了朝便直奔这里,浑然忘却了为君为夫的身份,甚至忘了她乃是带病之身。
此刻他坐在她的塌上,才觉惴惴起来。一时间脑中闪过千万句话,说不出,便也只能以微笑代替,闲聊少坐,告诉她:好好静养,等身体恢复后,如果觉得闷,他会陪她出去走走。
她一一应了,不着痕迹地打量着李世民,忽问:
陛下有何难决之事,何不早些说与妾身知道,也好稍作排遣。
李世民眉心一颤,竟是哑然。
榻上的人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臂膀,沉默半晌,再问:
莫不是……秋旱一事,令陛下忧闷?
皇帝深吸一口气,终于转眼直视发妻,踟蹰缓言,说这次旱灾已波及剑南、关东等二十余州,令人心焦。赈济已做筹备,思虑再三,当无不妥……
那人接过话来:只是,先是国丧,又逢天灾,陛下心中定然不安。
李世民暗自惭愧。他自知心事定是瞒不过她的,却仍觉一个病人久已不闻国事,未必就能知道自己此时所想。却不料,仍是让她给猜了去。
既如此,他眼里的忧思也不愿掩饰了,长叹一声,便道,已教各州细查刑狱,看是否有冤滥之事。朕亦亲自回视反听,省身思咎,减膳……
他说到这里,忽地一顿,有些懊悔地看了她一眼。
果然,塌上之人旋即便欲起身,续道:
……避正殿。
李世民再次扶住妻子的肩,正色道:皇后乃是病体,好好休养便是万民之福,岂能以常态视之。同时目视宫人,示以眼色,自有人上前劝慰拦阻。
长孙氏不再起身硬撑,却仍用坚定的眼神看向夫君,微微蹙起的柳眉显出一股肃正而又温柔的气息。
她轻叹:如凤如鸳,如鹣如鲽。松萝共倚,同舟共济。陛下明知,等你起驾离开,臣妾也必会搬走的。
李世民默然不语。这不是他的本意,但妻子既已知晓,以她的细密慎重,及与自己伉俪情深,确实不会置之度外。于是心中已颇后悔,早知道,今天不来看她倒好了。
长孙氏说了这几句,轻咳两声,禁不住靠在他臂上喘了喘,又道:陛下……忧心自责,百姓未必感戴天恩。只要做好应做的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李世民心中稍安,笑了笑,替发妻抚着背,不再说话。眼前之人虽然病着,眸子却依然安静而温暖。他看着她的眼睛,心内逐渐坚定起来。
皇后暂从立政殿搬出,就这样过了十日,他也一直没来看过她。
这天,皇帝秋祀祭地,仰望骄阳明媚,晴空万里,心中却是万千焦灼。天下千万田亩盼甘霖,二十四州多日无雨,未知粮食能否盈仓。
仪式过后,皇帝下了一道新的旨意:暂不回宫,再次祈雨。
这一次,他独自立着,默念了一句什么,随即躬身拜倒,捧起一撮土。身后百官连忙随他伏身拜地。
悠悠穹苍,怜见我民,秋旱伤农,盼见甘霖。感戴天恩,足盈民囷,半减麦缗,以昭朕心。
无须司祝唱礼,几只飞鸟掠过,将天子的心声传递到更高的地方。参加秋祀的臣工纷纷感慨,帝后能与万民甘苦与共,当是国家之福。
这次回宫,李世民才又到偏殿去看望妻子。刚进门,便见长孙氏坐在厅前,正忙碌着什么,于是急道:怎么不好好休息……再一细看她手上摆弄的东西,诧异地失了言语。
那是一个木竹制成的模型,匕首削出轮齿,细竹作轴,简洁中透出精巧,下有二卧轮,下轮一转,上轮带动踏轴外端的竖轮,整个器械便随转起来,略带凝滞却执着不停地翻动着……她一边拨弄,一边抬眉,望着李世民微微笑了笑。
李世民听着这木竹相撞的清脆咔咔声,眼睛似是被她手上动作点亮了。
只听长孙氏道:
臣妾这几日身体略有好转,忽地想起昔日在晋阳看到前代书中巧械,便叫通侍寻得匠人造了个小的。陛下且看,像不像?
李世民对那水车亦有印象,看到这模型便想起来了。但所谓像与不像,他无从判断,也意不在此,只快步走上前,轻责一声:皇后真的好些了?
她凝视了他一刻,双颊微红,忽然又忍不住轻咳起来。不过,这次她的面容是明亮温暖的,因为就在他挨近的时候,她已被宫人扶着站了起来——或许这声轻咳也来源于此一举动。但,她终于能微微倾身迎上他,递上手中的物事,就像递上自己的心。
李世民就势轻轻搂住她,如多年前一样。他们摒退了多余的人,只留下两个最贴己的伺候。他的目光也变得柔软,接过她手中的东西,道了一声谢,并说,定会多多令人仿制,教习灌溉之法,常备荒年。
长孙氏将头抬起,四目相对,两人都察觉到对方眼里闪动着一些不证自明的东西。这么多年,他变了,她也变了。他的妃嫔多了,他们便聚得少了,话也少了。然而……却又没变。而今,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比过去更令他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这一年,是贞观九年。赵国太夫人与太上皇李渊相继去世。哀伤、静穆,如秋一般肃杀,如冬一般冷冽。
李世民拥着发妻,忽觉时光回到他们新婚燕尔之时。那时的氛围也是这样沉郁而紧张,生怕走错一步,生怕遭遇新的生离死别。两个人扶持共患,一路走来,才有了今日太平之世。再想去年九成宫柴绍告变,他们也是一样的相依相偎。妻子柔弱的身躯,从来也竟是他力量的源泉。
然而,从前,是她更怕失去他;而现今……
李世民将臂弯锁紧——不要紧的。他想,他一定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所以,一切也都会好起来。他二人之间,一向如此。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半年之后,长孙氏病情忽然恶化。
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三百九十二座为皇后祈福,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终又速见深宫再行丧仪,发妻竟先他而去往那山陵之中了。
漫天白幡扬起时,李世民仰视苍天,望着这夏日飞琼,旷宇缟素,竟有一瞬恍惚。他仿佛看到昭陵洞开,迎接的,是自己的棺椁。
他悄悄微笑了。
——洁白无垢。这山河,干干净净,适合你。妙法莲华,一切净光庄严国,静待因果,苦修来世,与子同舟,彼岸可期。
其他作品:琅琊令之别离|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