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梦想从何而来?
世人都在研究秦始皇怎么富国强兵、怎么打败战国六雄统一中国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也已经研究的很多了。反而是秦始皇的这个理想怎么来的,统一各国的想法是怎么出现的,秦始皇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念头呢?我非常好奇。我们今天看来中国统一是正常的,分裂是不正常。但你看看欧洲的历史,看看秦朝以前的中国,统一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多国并存才是世界的正常样子。要激发统一各国的理想,这种凭空想象的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世界没有会飞的鸟,或许我们根本想象不出飞行,更加造不出飞机。人是由想法才会有行动、有欲望才会有动力的动物。如果是无法想象的东西,怎么可能会为之奋斗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周天下和以前的商,商就是一个在中原地区比较强大的族,在比较肥沃的土地上建有一座最大的城市,人口应该也是最多的,还掌握着冶铜、文字等高科技。商人与周边那些族群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联盟关系,小族群们为了一起抵御更远一些的所谓狄夷的掠夺,就奉人比较多、拥有高科技的商人为主,打仗的听他的安排和指令而已。就像现在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差不多,只不过美国与欧洲各国的地理距离比较大而已。
当时在整个黄河流域,包括淮河流域一带,也就是在商的可见周围的土地上,可能居住着大大小小一千多个族群。据说周攻打商的时候,联合了八百多个族群一起进攻的。商这边同样也还有几百个没有反叛的族群。这个时候连国家的概念、民族的概念都没有,最大的族群,更加不用说统一天下了。
到周取代商的时候,周也只是一个带头大哥而已,并不是周人建立国家、建立像后世那样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的军队,然后攻打商朝。就像几十年前村与村之间的斗殴一样,在村里面比较威信的家族的人带领下,每家出人,大家拿着木棍之类的东西成群结队出发,遇到敌人就一拥而上,害怕的就先跑了,有气势的一方就获胜。打完了就开始分赃,人多的家庭得到的就多一点,人少的就少一点。周取代商后,也就是霸占了原来商族人的土地、城市等,包括他们的联盟的族群的土地财产都一起霸占了。接下来就是分赃,将土地画成一块块的,根据参加的人数的多少和做出的贡献,一人一块的分掉。最好最肥沃的中央之地自然就会给带头大哥周族人。这其实就是所谓周朝分封制的起源,到了这里的时候,依然没有任何天下一统的概念。
作为带头大哥,在古人淳朴的思想中,是就有崇高的威信的,大家如果在土地上有纠纷,或者谁家欺负谁了,自然要找带头大哥评评理,或者由带头大哥裁决。逢年过节、或者粮食丰收的时候,就送点礼给带头大哥,以示尊敬和礼貌。这种规矩也就是所谓的“周礼”,人多自然需要规矩约束,否则就会像商那样,失去天命,成为被取代的对象。维护自己的地位,成为统治天下的象征,这就是周天子的作用,有点像现代日本天皇、英国女皇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后来时间长了,各地发展不均衡,有些族群不断壮大,有些则在衰败。再加上老人都不在了,大家对当初带头大哥的后代也就没那么尊敬了。冲突、兼并就不可避免的发生,经过几百年的缓慢发展,到了春秋时期,当初的上千的族群已经剩下几十个了。但整个联盟的结构却更加松散了,因为原来带头大哥的家族已经基本没落到没有了,已经没有威信了,只不过顶着个名义而已。
一直到战国时代,整个中华大地依然没出现天下一统的想法。孔子等儒家导师虽然也提出过统一天下的说法,但他们的意思不是像秦始皇的那种统一,而是像周朝初期的那种,大家都奉周族为大哥的统一。更多的是一种礼仪、名分上的统一,而不完全是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孔子的想象力也只能想到大家和平共处,各自在各个诸侯国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的盛世。天下像秦后来的那种统一是无法想象的。这一点从项羽带领天下各国英雄推翻秦朝后,依然很自然的按分封的方式,对参与起义的首领进行分地式的分封。刘邦这种小民出身的人都可以封个汉王,而且大家都欣然接受。连刘邦在打败项羽和其他诸侯国后,任然要进行分封,韩信、萧何等一众功臣都有封地、都被封为王等一连串事情可以看出,就算是秦始皇死后几十年了,当时社会上也没有人像秦始皇那样,想着统一天下的。就算是秦始皇本人,也未必有这个想法,他的统一的过程,可能都是被逼的。主要的压力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秦国地处中原文明核心的边沿,自然就是向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就像我们今天发展经济,向欧美等富裕国家靠拢一样。秦国在边陲几百年,受够了蛮荒之地的苦,自然人人都向往中原的繁华和文明。有了想法,有了目标,就有奋斗的动力,在落后的时候只要照着先进的学习,自然就能进步神速。在达到能和诸国抗衡的水平后,就会有超越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变法,让国家变富裕、打败对手的最原始的欲望和想法。像现在,我们就正在像这个方向转变,超越美国、打败美国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明显。而且变法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普遍做法,每个国在对抗侵略的压力下,都必须不断想办法让自己强大起来。正是有了这些强大的需求,才有了思想和文化的百家争鸣。也正是因为乱世,国家又多,才为各种思想和文化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思想和文化的兴起,也是检验其作用的时候,没办法实现富国强兵的思想自然就会淘汰。
第二,恰好实施了商鞅等人的法家治国理论,让秦国有了强大的国力和军力,对各国产生强大的威胁。为什么说恰好呢,这其实就是一种运气,或者是巧合。因为法家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比较在其他国家都没有秦国实施的这么成功。只有在秦国成为了主要管理思想,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最终结果。秦国的强大却引发一个意外结果,那就是其他各国开始结盟对抗秦国,越来越多人想灭掉秦国。因此,秦国的国际压力反而更大了,想办法灭掉对手,消除隐患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面对生存的压力,秦国只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当这种实力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要对外开战。于是,攻打六国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计划不一定是要消灭六国,最多只是想消灭或彻底控制住附近的国家而已。但这种能让所有人有机会获得爵位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是那么容易停下来的。
第三,当战争启动,而且在开始阶段就能不断实现战略目标,能赢,能为大部分人带来军功的时候,秦国的军功封爵制度的怪兽开始露出其狰狞的面目,这是一头一旦苏醒,既也无法控制,也喂不饱的怪兽。它只会挟裹这整个秦国,不断向前冲锋。随着战争的进行,秦国军人的军功在短时间内就呈现爆发的趋势,为大量的军人带来无数的田地和荣华富贵。一旦这种趋势形成,军队战斗力只会越来越强,加入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国内的支持也会越来越大,在良性循环的加速度驱动下,谁也无法停下战争。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强大魏国还是楚国,在秦国的军队面前,都无法抵挡,天下也只能统一了。
从历史很多伟大或不伟大的事业中,都可以看出,那些大的事业很少是一个人或一班人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实现的。大部分都是运气促成居多,或者是形式促成而已。秦始皇可能没想过统一天下,刘邦只想封个王,朱元璋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敢想着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去,当朝太祖一直以来的最高目标也就是组建两党联合执政的民主政府,解放全世界完全是后来的理想。这么多人当中,我们能看到的,可能也就是孙中山的目标比较明确,还一个就是反面教材希特勒,他的目标也是比较明确的。
也许伟大的事业都只是运气使然,也许其中还是有套路,这就是要创造一种势,这种创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形成一种能自我发展、自我吞噬、自我向前的势,然后凭借这种势,就能不断奔向伟大。最后成功了就是真的伟大,失败了就成了魔鬼或者默默无闻。
作为普通人,这种套路也是适合使用的,无论是创业、还是职场,如果可以借助一种势,或者创造一种势,那么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或许,下一个马云可能就是你。不完全关乎能力和背景,更多的是运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