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风云 郑国篇07 子产——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上)
初入政坛
郑简公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晋国执政卿范匄剿灭郤氏,逐渐居功自傲起来。恰逢今年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聘问,期间向他炫耀自己的家族世代执掌重权、享受厚禄,可谓“死而不朽”,不曾想被被叔孙豹以“此乃世禄而非不朽”怼了回来,并以鲁国先大夫臧孙辰的事迹打了范匄的脸。在叔孙豹那里吃了亏,这个面子一定要想办法找补回来,于是他以晋国执政的身份对服从晋国的诸侯加重征收贡赋,郑国对此不堪重负。二月份,郑简公在司徒子西的陪同下前往晋国朝见,身为少正的子产写了一封信,委托子西交予范匄。信中对范匄说道:“您作为晋国的执政卿,四方邻国没听到有人传颂您的美德,只听到您加重诸侯的贡赋,我对此难以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大政,不担心财货不足,只担心没有美好的名声。如果诸侯的财物全被晋国占有,诸侯就会对晋国产生异心。如果这些财物被您私自占有,晋国百姓就会对您产生异心。诸侯有异心,晋国的霸主之位就难以保全;晋国百姓有异心,您的家族就难以保全。美好的名声是传播美德的工具,执政有美德,人民就会归附,国家就会安定。您愿意让百姓说我们得以生存是出自您的恩赐,还是说您榨干了我们养肥了自己?大象之所以被人猎杀,就是因为象牙是珍贵的宝物。请您仔细考虑一下。”范匄觉得子产的话有理,便下令减少了各国进贡的数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ac3f8726b70359ed.jpeg)
当年冬天,因为齐国与楚国结盟而招致晋国的讨伐,楚康王攻打郑国以以救援齐国。陈国作为楚的属国,也参与了此次侵郑的军事行动。行军中,但凡陈国军队经过的地方,陈军把水井填没、将树木全部砍伐,郑国人对陈国这种不君子的行为十分怨恨。转年六月,子展、子产率领七百辆战车攻打陈国以报仇,趁夜色强攻陈国国都宛丘,最终顺利攻入城中。子展等人没有纵兵攻入公宫,而是亲自守卫在宫殿门口。陈哀公献出宗庙的祭器,穿上丧服,等待郑国人的发落。子展见陈哀公顺服,便归还了祭器和俘虏,赦免了他的罪过,领兵撤回郑国。八月,子产奉命出使晋国,进献从陈国缴获的战利品。此时范匄已死,执政晋国的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子产作为使者,条理清晰、应答得体,深得赵武的器重,于是接受了郑国的进献,承认了郑国攻陈的合法性。孔子也认为,如果没有子产善于辞令,此事便难以成功。
郑简公十九年,郑国对于攻打陈国的事论功行赏,郑简公赏赐攻打陈国的主将子展八座城邑,副将子产六座城邑。此时子展已升任司空,按照礼仪,职位每降一级,赏赐的数目以二递减,则简公应赏赐子产两座城邑。子产谦逊,把功劳归于子展,不敢领受赏赐。在简公的坚持下,子产接受了少于六、多于二的三邑。公子羽的儿子公孙挥对于此事高度评价了子产,认为他谦让而不失礼仪,恐怕将要担任执政了。
郑简公二十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在宋国左师向戌的倡导下,晋、楚两国举行弭兵会盟,两大阵营正式停战。会盟后,晋、楚平分霸权,除齐、秦两国外,剩下的诸如鲁、郑等小国既要向晋国朝见,又要向楚国朝见,但好歹免除了兵燹之祸,也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良驷之争
两年后,郑国执政卿子展病逝,这时候郑国遭受饥荒,人民困乏。子皮以父亲子展的遗命分给国人粮食,因此得到国人的拥护,郑简公顺应民意,任命子皮接任父亲的职位成为执政。罕氏父子垄断郑国执政卿的行为招致了良氏族长伯有的不满,因为按照官阶高低,子展去世后,理应由排在第二位的伯有继任。为了安抚伯有,缓和良氏与罕氏的矛盾,子皮让伯有担任“为政”,即具体政事由伯有处理,但“为政”的官阶低于执政卿,也就是“当国”。但这种安排并没有让伯有满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88cab112f662f1f2.jpg)
同年,吴国的公子季札来到郑国聘问,见到了子产。二人一见如故,相互赠送了礼物。季札对子产说道:“郑国的为政伯有奢侈,灾祸恐怕要降临,到时政权必定会落到您的手中。您执掌国政时,务必要遵守礼仪,谨慎行事,不然的话,郑国将会覆灭。”
九月,为政伯有派遣驷氏家族的子皙出使楚国聘问,此时郑国亲附晋国,楚国正对此十分不满。子皙推辞道:“郑、楚关系恶劣,你现在让我去楚国,等于让我送死。”伯有反驳道:“你家时代都担任出使他国的行人,这也是你的职责。”子皙气愤伯有强词夺理,说:“可以出使便出使,条件不允许出使便不去,和世代担任行人有什么关系!”伯有则不听那一套,打算强迫子皙前去。怒不可遏的子皙准备攻打伯有家,诸大夫们赶快为他们和解。十二月,伯有被迫与诸大夫盟誓,与子皙和解。然而大夫裨谌看出伯有、子皙二人心中怨恨未消,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盟誓反而会激化他们的矛盾。他预言良氏、驷氏的祸患还要继续,而国政将会落到贤能的子产手中。
转年正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朝见,大夫叔向询问子产郑国的政务。子产回答:“伯有、子皙两家正在争斗,不知用什么办法调和,如果今年可以调和他们的矛盾,我就可以回答您了。”叔向问:“他们不是已经和解了吗?”子产回答:“伯有刚愎自用,子皙凌驾于人,都不能低头服输。虽然已经盟誓,但这就如同把怒气积聚起来,爆发的日子不远了。”果然,当年七月,伯有与子皙的矛盾再度因为出使楚国的事而爆发,这次直接动了干戈。子皙率领驷氏私兵趁伯有醉酒放火烧了他的家,伯有被迫出奔许国。事后,执政卿子皮认为伯有骄傲奢侈,所以不能免于灾祸。诸大夫听了子皮的话,便纷纷站在他这一边反对良氏。子皮对伯有的评论明显的偏袒子皙,因为毕竟罕氏、驷氏、丰氏的祖上是同母兄弟,而良氏则已孤立,因此自然墙倒众人推,唯独子产不偏不倚,无所袒护。众人劝说子产站在理直的一边帮助强者,子产则对他们说:“我难道与他们是同党?国家的灾祸,谁知道该如何结束。如果站在理直的强者一边,祸患难道就不会发生么?我姑且守住自己的立场吧。”随后,子产没有与大夫们商量,收敛了伯有家死难者的遗体后,离开都城。众人认为子产不党同,不站队,劝子皮由他去好啦,子皮却认为子产对死去的人尚且不失礼仪,对活着的人更会恪守礼仪,便亲自出马劝子产回来,与他盟誓,对子产之前行事不予追究。
七月十六日,郑简公与大夫们盟誓,历数伯有罪过,宣誓共同对抗伯有。伯有听说后大怒,带领自己的党羽攻打都城北门。驷氏族长子上受了叔叔子西的挑唆,带领驷氏族人前去攻打伯有。驷、良二家都派人召请子产,子产说:“同族的兄弟却闹到这个地步,我只好两不相帮,听天由命。”最终,良氏族长伯有失败战死,暴尸街头。子产前往收敛,给伯有的尸体穿上衣服,枕着他的大腿哭泣,不久又把他安葬。子上认为子产与伯有一党,又打算杀死子产,子皮对此发怒制止,说道:“礼,是国家的主干,杀死有礼的人,还有比这更大的祸患吗?”子上惮于子皮,只好停止行动。伯有兵败被杀,良氏失去六卿之位,逐渐衰落,良、驷之乱以驷氏获得全胜而告终。
子产为政
伯有被杀,子西病逝,子皮把为政的官职授予排在第四位的子产,子产推辞道:“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弱小而处在大国的逼迫之中,在国内又有庞大的公族,恃宠的人很多,我恐怕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子皮劝说道:“有我罕虎率领诸位大夫听你您的命令,谁敢违抗。您就好好的治理国家,国家不在于弱小,小国能够侍奉大国,国家未来的路便会越走越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bf53511db3e1db77.jpg)
改革田制
子产执政后,推行田制改革,让城市与边境各有章程,上下尊卑有一定制度;田地有疆界与沟渠,农舍和耕地有相应的配伍。大夫之中忠诚简朴的就亲近他,傲慢奢侈的就惩罚他。国人对其田制改革感到不适应,尤其不满其征收田税。子产从政一年后,国人编排歌谣咒骂子产:“计算我的家产而征收财产税,丈量我的土地而征收田税,谁来杀了子产,我愿助他一臂之力!”
不仅平民此时对子产不满,郑国公族也处处与子产作对。丰氏族长伯石的儿子子张即将举行祭祀,请求打猎取得祭品。子产不同意,因为这属于僭越,周礼规定只有国君在祭祀的时候才用现杀的动物,一般人只要普通的祭品齐备就可以了。子张发怒,从子产那里出来便召集了兵卒,打算攻打子产。子产要逃往晋国,这时子皮站了出来,兑现了他当初答应保护子产的诺言,而放逐了子张,三年后才让他回国。
拆毁馆垣
郑简公二十四年,子产作为相礼陪同郑简公到晋国朝见。由于正赶上鲁襄公病逝,晋平公没有立即召见。由于晋国宾馆大门狭小,子产命人把外部的围墙全部拆毁,让马车得以进入馆舍安置。晋国大夫士匄(士文伯,与范宣子士匄同名)责备子产说:“敝邑因为政事与刑法不能修明,以至于盗贼四起,因此命令官吏修缮宾馆围墙,使来宾没有盗贼之忧。如今晋把围墙拆毁了,即使您的随从能够戒备,其他国家的宾客该怎么办呢?”子产回答道:“敝邑狭小,带着千辛万苦搜寻来的礼物前来进见。恰巧执政没有时间接见我们,我们没得到指示,不知何时得以进见,既不敢随便把礼物奉献,又不敢把礼物放在露天以致虫蛀、腐烂,这无疑加重了敝邑的罪过。我听说当年文公做盟主的时候,他所住的宫室低矮狭小,没有可供玩赏的亭台楼榭,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造得高大宽敞,就如同现在国君的寝宫。对于宾馆的仓库、马厩加以修缮,按时平整道路、粉刷墙壁。诸侯宾客到来,有专人迎接款待,各司其职。文公对宾客也是随到随见,从不让宾客滞留,一应礼节从不废除。对宾客不懂的事物加以指导,对宾客的困乏加以周济。宾客们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中,没有什么灾祸,不用害怕盗贼,也不用担心礼物腐烂损坏。如今贵国在铜鞮的行宫富丽堂皇,而接待诸侯的宾馆却如同奴隶的住所。大门进不去马车,又有围墙阻隔;盗贼公开抢劫,而天灾无法防止;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得到接见,如果不拆毁围墙,让马车开进来,就没有地方收藏礼物,礼物一旦损坏丢失,我们的罪就大了。如果我们得以进见献上礼物,我们愿意把围墙修好再离开。请问您还有什么指教?”士匄一时无言以对,只得向执政卿赵武复命。赵孟说:“子产说的对啊,我们是在没有德行,而用奴隶住的屋子接待诸侯,这是我们的罪过。”于是派士匄去赔礼道歉,晋平公接见郑简公的时候,用隆重的礼节厚加款待,并赠送了贵重的礼物。郑简公回去后,又重新修建了接待诸侯的宾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463f6f66fe71d9fe.jpg)
提拔贤才
子产执政期间,让有才能的人各尽其职。冯简子善于决断大事、游氏族长大叔颜值很高且言谈富于文采、羽氏族长子羽能够预料四方诸侯的行动且善于辞令、裨谌运筹帷幄,善于谋划。郑国要与诸侯打交道,就询问子羽诸侯的行动并让他准备好多套应答辞令;命令裨谌让他考虑这次行动是否可行;把考虑的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做出决断;计划完成,就交给大叔让他执行,用他的文彩和颜值征服对方。子产有着这一班智囊团,因此很少有事情办砸的时候。
不毁乡校
郑国百姓有时候会聚集在乡校里评论执政的得失利弊。然氏族长然明认为百姓妄谈政事有所不妥,建议子产关闭乡校。子产却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些人早晚休息聚在一起,议论执政官政令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加以实施;他们觉得不好的,我则加以修正。他们就如图我的老师,我为什么反而要关闭乡校呢?”我听说,只有尽忠和行善才可以有效的消弭怨恨,没听说过用强硬的手段、摆出权威的姿态来防止怨恨。用这些手段虽然可以马上堵住他们的嘴,不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的河水一旦决口,受到伤害的人一定会更多,我就没办法挽救了。不如开个小口子,因势利导,让我听到他们的议论而用来改正我执政上的过失。然明听了子产一番话,对子产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说:“我现在才知道您的确是能成大事的人,像我这样的小人实在没出息。按照您的方法做下去,郑国就有依靠了,这岂止对我们几个做臣子的有利。”孔子长大后听说了子产的这件事,评论道“从这点来看,如果有人说子产不仁,我是不会相信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1a662ff402be9062.jpg)
团结卿族
子皮打算委任尹何做自己封邑的长官,征求子产的意见。子产认为他年纪尚轻,不知是否胜任。然而尹何深受子皮喜爱,希望可以让他边学边干,假以时日便可以理政。子产听后便当即否决了子皮,他对子皮说:“不可以这样,一个人喜爱另一个人,总要让被爱的人得到好处。现在您因为喜爱一个人,却让他做他不会做的事,这如同让一个不知道怎么拿刀的人去割东西,会使他受到伤害。您喜爱美人,而让被爱的人受到伤害,以后还有谁敢亲近您?您对于郑国,好比是房子的栋梁,栋梁折断,椽子将崩塌,我也会被压在下面,怎么敢不畅所欲言呢?”您要是拥有一匹漂亮的锦缎,肯定不会随便让人用它学习裁剪制衣。大官、大邑是您自身的依托和庇护,您却让人用它学习治理,大官、大邑难道比锦缎还要重要吗?我听说过先学习然后再从政,没听说过把从政当做学习的,如果真这样做,必有所害。这就好比打猎,猎手对于射箭、驾车都有丰富的经验,就能够猎得禽兽;如果猎手从没登过战车,不会弯弓射箭,他一定会害怕车辆倾覆压到自己,哪里还有时间去想收获猎物呢?”子皮听了子产一席话,才恍然大悟,对子产说:“您说的对极了,是我考虑不周。君子考虑的是重要深远的大事,而小人只注意眼前的小事。我是个小人啊,衣服穿在身上,我知道爱惜,家宰、封邑是我家族的依托庇护,我反而忽略轻视。不是您的提醒,我还不知道这些道理。从前我说过:‘您治理郑国,我管好我的家族,就足够了。’现在看来,这样还不行。以后即便是我的家事,也得遵照您的指示去办。”此后,子皮认为子产忠诚可靠,对其更加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