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职场菜鸟成长记成长励志

还在求安稳?那你算什么年轻人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10人  21f8bafc8a4b

关注公众号:MG学长,可以看到最新的内容哦!

本期受访者:韦可可

伦敦大学学院文学硕士

曾任上海IBM行政助理

英国创业公司市场总监

                                                                                                                                      文/MG学长

                                                                                                                                        图/韦可可

从名校毕业五年的可可已经在英国买了房,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做着她喜欢的,每天都有新挑战的工作;经常往返于中国与欧洲等地,从事着她最感兴趣的文化交流活动。

(可可在英国的家)

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新产生了数百种在过往的人类社会中闻所未闻的工作岗位,与之相对应的,大量我们所熟知的工作岗位正在消失和被替代。可以想见,未来就业市场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一定更加超出我们的想象。

现在的大学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希望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可能出现且难以预知的工作岗位的要求。

这些素质的培养是专业背景很难支配的领域,它需要的是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永远对外界信息保持开放的姿态。

今天的主角可可就是这样一位新型人才。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保持活跃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像她一样敏感而清醒地试图对每一个互联网经典案例进行理解和剖析,去探究它们背后的逻辑。这位文学硕士对互联网思维驾轻就熟,她对于市场的把握,丝毫不逊色于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

脚踏实地的求学之路

从小阅读古今中外各种经典作品的她,对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着强烈的热情和好奇心。因此,本科阶段她选择学习英语专业来理解和进入这一复杂的课题;并在大一就决定了,研究生阶段要进一步开拓眼界,出国看看。

这种单纯的向往需要相当繁复的规划和努力才能实现,因为能最终决定结果的,从来都不是个人意愿,而是白纸黑字的硬性要求。

有过申请经历的人都能够理解,成绩和活动经历对于申请自己理想中的高校有多么重要,早早下定决心比起临时抱佛脚要占据多大的优势,同时又要多付出多少的精力。

努力是不会骗人的。周围同学都不敢申的伦敦大学学院,她敢,因为她有足够漂亮的纸面实力来为她的优秀背书。四年如一的优异成绩,收获颇丰的学工活动,过硬的专业技能,帮助她拿到了令她惊喜的心仪offer。

在伦敦读研期间,她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实习、校内外活动,其中不乏“一些奇奇怪怪的工作”。

她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实习,一个是漫画展的帮工,一个是电话客服,是在同一个QQ群找到的,尽管是不同意义层面上的印象深刻。

可可从小对漫画感兴趣,自己也画得一手好画,漫展帮工原本对她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工作,未曾想到成了一段相当委屈且莫名奇妙的经历——这份工资不高,主要内容是搬东西的工作,她只做了一天就被炒了鱿鱼。

“我很认真地在做这份工作,而且周围没什么吃东西的地方,饿了一整天,没想到老板可能看我太瘦弱,不像很有力气的样子,就跟我说第二天不用再去了。”

重新提起这段经历,可可依然有些哭笑不得,她不怕辛苦,但她需要被肯定、被需要的成就感

一度想要退群的可可最终还是找到了更加理想的工作机会:在异国他乡做一名电话客服。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做出的决定,光是想象起来都很容易让人紧张不已。

人都会害怕不熟悉的事情,有的人选择逃避,但可可选择硬着头皮去试,并且咬牙坚持。

一开始总会遇到各种状况,虽然可可对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有所准备,但对于不同口音的客户总会遇到各种理解上的困难,总是让客户重复问题也容易被认为是不专业的表现。

所幸熟能生巧,这份工作可可做了大半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即使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她前所未有地这样敢于用“speak”的方式来使用它。

读研期间的工作经历不仅给可可带来了能力上的成长,其可观的薪水也让可可在不向家里要钱的前提下,经常到英国各地旅行、看演出,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留学时间虽然很短,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一定不要只是待在学校里学习,被动地等着回国;要勇敢地迈出前面几步,后面会好走很多,不要浪费了难得的出国机会”,可可如是说。

柳暗花明的求职经历

从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总是要经历相当漫长的旅程,可可也不例外。

可可刚刚留学归来时并没有马上开始找工作,而是把国内的意向求职城市都走了一遍,希望能够更加谨慎地决定自己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停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这种事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但可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是有些可惜。

“我开始找工作的时间太晚了,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已经错过了。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还是希望能早些开始。”

尽管如此,可可还是拿到了几份不错的offer,经过一番比较,她选择了到上海IBM做行政助理。这份工作稳定而体面,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很有见识,工作内容并不繁复,以至于可可还可以同时做着创业公司的兼职。

同时供职于IBM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初创型的小公司,两边的落差也让可可不断地重新思考着什么才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大公司往往分工很明确,更加要求专业对口,像我在IBM的工作,只需要我的英语水平过关,能做翻译,而且办事认真,就足够了,再也不会有别的要求。而创业公司更多地希望你是能够身兼数职的综合性人才,相应的,薪水也会高一些。更重要的是,它们不会过于注重你的专业背景,而是看重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或者做出过什么样的成绩。而不会因为你是文学专业就认为你别的什么都不懂。”

换句话说,作为一位对市场营销颇有个人心得体会的文学硕士,可可在IBM找到的并不是一份能够发挥她全部潜能的工作。她更享受在创业公司兼职时,能够同时参与各个部门的各种工作,自己提出的意见也能受到尊重和肯定的状态。

于是,可可辞掉了IBM的工作,把自己的兼职“转正”,成为了全职工作。

工作范围永不设界

可可工作的公司一开始开在上海,后来又发展到了英国,老板却是个美国人。这种有趣的状况本身就满足了她对文化交流事业的追求。随着公司拓展更多的业务,可可的工作内容也不断地丰富,而且所有的这些业务都是她喜欢的,关乎跨文化之间的交流,致力于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

(可可和老板)

“创业公司不可能在几年内就变成IBM,它的发展前景其实是难以预料的,但就个人能力的成长而言,一定比大公司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你的视野会比较全面,而不是像在大公司时,只看到自己眼前那一点。”

而可可能够胜任如此视野广阔的工作,也是凭借她多年对互联网时代的关切和考察形成的敏锐把握,她的思路是向着整个世界打开的。或许只是出于兴趣,或许是她时刻保持着思考的本能,她的底气更多来源于这些本专业之外的东西。

即使是看似最与专业相关的写作,可可也显示出对互联网时代的表达的独有灵性。她每天在微博上更新自己的旅行日志,便收到了一些平台的约稿;她想把想写的东西发到自己的公众号上,慢慢地“居然接到了广告”。

也正是因为她一直保持着对现实的热切关照,才养成了她这样永远追求成长,不肯安于现状的精神。

现在,找到了理想工作的可可仍然在做各种兼职,比如讲文化差异的公开课,帮英国公司的产品进行翻译、描述和作图,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等等。

我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创收,更多的是真的能获得快乐。比如讲公开课,选择的是我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这个机会去查资料,再分享给大家,也能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这些为文化交流搭建桥梁的事业都能调动起我的全部热情。”

后记

可可也曾向往过安稳地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但在英国的那一年,让她彻底转了性子。她接触到了很多比自己年长的“勇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族群,但都敢无视自己的年龄,无惧周围人的judge,甚至跳出自己民族文化基因中固有的保守部分。

“那时候会萌生出一种不甘心:如果我还像之前一样只追求安稳,谁才是真的年轻人?”

同样讲给正在关注MG学长的你听: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地活出不一样人生,我们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