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字体之陋规

2016-01-13  本文已影响47人  质子陈

说实话接触字体蛮久的了,也在其中「顿悟」了许多的知识。

字体作为图形化界面最古老的元素(可以追溯到苹果II电脑的流行),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亲近感。我对此深表赞同。

字体界是个江湖,这是我混迹其中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一点。最早开始接触字体也是机缘巧合,那是我在使用 Photoshop 的时候,为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字体感到不适,于是用 Google 开始搜索了「字体」,从此在踩上了这不归路。

怎么说呢,如果你平时很少关心在说话的时候要使用 “” 还是 "" ;如果在打完一段话是你不会注意到 ,与 , 的间距区别;你看黑体都是长一个样,宋体才是最习惯的字体。那恭喜你,你不必操心在这种事情上。

其实在字体界有一些传道士,他们孜孜不倦的到处传播关于字体规范与选用的知识;他们会因为某个设计原因而大吵一架;他们宁愿不用一个很流行的设备就是因为它上面的字体太'醜'。这样的人就是那些设计师们,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这样的家伙并且不幸的被影响。

这么说吧,我来试着把你平时简单的世界变复杂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觉得,不就是字体吗,我又不在乎这个。但是或许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现状吧,人们习惯了保持现状,被统一观点的新闻资讯影响;被统一的要求做'成功'的人;被统一的审美变成了'草莓'爱好者。

其实只是你没敢于尝试过。你试过一次追求长得醜的女孩子,你就会对于人的态度不一样;你试过一次长跑马拉松,你对于健康的生活态度就会不一样;你试过主动教别人一项技能,你对于成长和学习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

当你从黑体入手,渐渐深入各种不同字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中文字体都是有这么深渊源的。中文字体来源于古代书法,从中借鉴许多笔画和结构来产生新的适应现状不同交互场景的字体。然而你会发现中文字体如此千篇一律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公司确实少得可怜。中文字有数千个,设计一套字体或许需要比西文字体多出几十倍的精力,同时抬高了极大的门槛。

而再由于现在人们对于字体的关注和需求导致的这方面利润不高,因此能持续做出产品的也就方正,华文,汉仪,华康,文鼎,蒙纳几家,我想所有人都听说过这几个名字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吧,华文黑体,方正兰亭黑,兰亭宋...命名是字体设计师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目前为止最让我惊讶的是微软雅黑了,这个字体我从小一直用过来没有感觉到它的什么存在感。但后来了解了震惊于这个字体诞生的历史和强大数目的粉丝。可能是我现在使用Windows平台下最佳选择的字体了吧。

华文宋体被我扔进了垃圾篓,一方面是宋体在过去给了我太多的审美疲劳,一方面是它的喇叭口和夸张的字体形变确实不适合在屏幕上大量阅读的文字。

另一方面于许多其它工业产品一样,日本的字体设计也被认为是汉字字体设计的标杆。这也是我了解了老罗以后才明白的一回事,他这么宣传偏好日本就是想吸引那些设计师人群和精英人群,而且这招确实很好,现在他至少已经成功了。BTW,锤子手机上是使用冬青黑体的,而且在细节上他都自己调过。这也是我认为现在很多大陆友商不重视字体的一个缺陷吧。

日本的中文文字确实十分美观,据说把系统语言改成日文后看到的平假名能把一个普通的手机变成一个设计师的手机。


下面是重点,不喜听我废话的看完这个就ok了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不追求研究字体的设计和发展,对于字重、中宫、辨识性、标点的对齐、字形的粗细等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的话,那在Windows 下坚持微软雅黑,毕竟你打的每一个字是微软重金打造的(100美元一个字...);在android上使用思源黑体,在老罗的手机上用自带的冬青黑,在苹果设备上关掉华文黑体使用最新升级的苹方,并加粗字重,那你的阅读体验应该会是最好的。

字体的排列

如果说字体是我考虑的一个方面的话,写作时的符号选用是另一个比较重视的部分。我自己在写作时常会注意的是英文的混排。大小写,空格,标点符号的选用都是我特别注意的。

但最近我看到的一篇文章让我感觉到强迫症的确实还有更厉害的,李如一,是一个互联网设计界的知名人物。他对于汉字的排版一直都是有十分独特的观点的,有一点他常在网络上跟人争论中英文标点符号用法,字体的美感,他坚持使用某种通常早已不在国内使用的中文标点符号,只为达到某种「易读性和美观的平衡」(对,就是我现在一直在使用的这种),比如听他大谈市面上的中文电子书排版有多么糟糕。

因此在今年一整年里,花了很多精力在熟悉那种「美感」上。人虽然没有因此有一点儿改变,但要是跟我扯相关的话题还是能口吐许多内容的。


参考链接
以及知乎问答

(我在这里讨论的都是阅读字体,在设计中使用时自然不同。但平时接触到的还是阅读字体,故有必要谈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