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技术》读书笔记
摘录:
一、如何思考
思考的三大误区:
1、错把一时的想法当作思考;
2、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3、把现象当作原因。
思考的步骤:
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通过实地访谈法、有计划的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出有解决方案的结论。
如果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的,重新作假设,再次出发就行了。一直悔恨自己的人生,与固执于错误的假设是一样没有意义的。
二、如何说服
如何说服别人:
你得讲得有结论、有逻辑、有证据(“三有”建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有逻辑”的思路 。
一个目标
一个建议
(流程:定目标→实地访谈→得出建议→提出建议→摆证据+讲事实)
在一开始,就可以提到自己的整体结论,并且明示自己做了多少证据搜集的工作,以免对方先入为主地认为你在胡扯。
讲道理的时候顺序很重要。不能以“自己想说的顺序”来说,而要以“对方能理解的顺序”来说。
不可仅凭现象作判断。
必须把演示文稿熟记于心。
(不要照着PPT念,这样会显得非常没有说服力。大前研一提出了两个事先训练演讲熟练度的方法:一是不要看稿子,用五分钟的时间把内容全部说一遍;二是随机抽掉中间的一页稿子,看能否连贯地说完。)
思考时使用金字塔结构:彼此独立、互五遗漏。
三、如何辨明
不要轻信媒体新闻报道,在看新闻的时候想想“5W1H”(也叫六何分析法,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处,what何事,why为何,how如何),人物时间地点是否明确可查,事情缘故发展是否合情合理。
忠于事实,对事不对人。
当自己的意见和对方不一样时,应该秉持信念,设法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意见。当对方讲得有道理时,也要能够马上虚心接受,不要在意什么面子问题。
方法:自我否定,结交诤友,与人辩论。
三、如何训练思考力
保持怀疑,质疑一切。
几个自我教育的方法:
1、培养“先前提,后结论”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如果不知道其背景,可以自己先预设,然后分析下去。如果后面发现前提有差,那么就随之调整好了。
2、保持好奇:好奇心能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可能有人会说“我也想啊,可我忙啊”。请听听鲁迅先生的提醒: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3、简化生活:生活中只要可以固定化的事情就固定化吧,例如大前研一就将自己的每件衬衫都配一条固定的领带,这样就不用去思考要怎么搭配了。思考是要耗费精力的,而我们每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先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多种有可能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
训练思考力的三个练习:
寻异——打破模式化
寻根——寻根究底
寻问——自问自答,辩论
四、如何预知未来
预知是通过理性思维产生的。
我们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总结、验证,归纳出一些普适性较强的规律。当新的状况发生时,我们识别出当下状况的一些特点,然后使用已有的规律来进行推演,得到预测性的判断。
在参考时,一定要小心,要抱有质疑的态度,不能盲目相信政府、开发商、学术权威或是媒体等所说的话。
最重要的是,预先知道目前在起作用的几个要素当中,哪个才是影响未来的最重要要素。
预知的成功模式的四要素:
1、事业领域的定义必须明确,例如移动电话就很明确;
2、分析现状进而推断未来的方向,针对因果关系来设立简洁而具有说服力的假说;
3、专注于自己应选择的方向,即使出现几个可能的选择,也应该专注其一,因为能做好一件事其实已经算是成功了;
4、不能忘记基本假设,就算情况有变也不偏离最初的方向(除非是被其他公司截胡或相关政策有较大的变化等)。
在这个时代,企业界人士必须具备的是突破现有价值观的思维能力,换言之,即在商场上开拓或突破的能力。我们不应局限于旧有的价值观,要将自己的构想和预知性用在新兴的事业与社会的系统改革中,甚至是亲自发现新大陆。
总结:
从现象中找到原因,假设,验证,得出有解决方案的结论。常怀疑,多思考,不盲从。
评论:
这本书内容有点分散(也许是我没有理清),而且有些例子是日本的,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大前研一先生的经历令我惊叹、思考力令我折服。理性思维的锻炼,使他能够胜任不同的工作,能够一眼看出事情的本质,甚至能够预知未来。而这样的思考力,只要我们平时多加训练,也能够拥有。
延伸思考:
大前研一先生,本科学石油,后来看到石油将在30年后枯竭的一篇论文之后转而学了核能,后来又因为日本人对核电厂的反对,辞去了核电厂的工作。之后,阴差阳错去了没有任何经验的麦肯锡,并且在短短两三年时间成为麦肯锡的传奇人物。他说,如果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的,重新作假设,再次出发就行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却固守之前的错误假设,一边悔恨,又不敢让自己的人生归零之后重新开始。
同时,我也在思考,虽然他之前学习的是毫不相关的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思考能力,是那些可以迁移、可以跨界的基本能力,我们要多去掌握这些能力。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说过一个理念令当时的我相当震惊。记不太清楚,大概就是说,学习就像是爬山,即使是对于不喜欢的学科也要全力以赴爬到山顶,或许你会发现它的美,即使你仍然不喜欢它,那不妨下山再去爬别的山,你走过的路也会成为攀登另一座山的基础(感觉自己描述的好烂啊)。所以,人生真的有弯路吗?不要后悔,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