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力山大东征传奇(十四)
公元前326年夏天,亚历山大抵达帕塔拉,他在这里建立了海军基地。并且在海里献上一头公牛,象征远征印度的行动结束。在船只驶到岸边以后,他在小岛上登陆,建立祭祀大洋和万物源头的祭坛。这也是亚历山大离开世界尽头,重返文明时代的纪念。在祭坛铭文上写着献给“海洋与大地”。
考古学家在印度三角洲的调查中找到了希腊舰队停泊的地方,这里是一片盐碱地,长着多刺的灌木丛和随风起伏的象草。岛上有陡直的悬崖,绿色的海湾在古时岛屿与海岸之间是最佳的停泊港口,在海岸高处10米处有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坟墓,以及一座已经毁坏的,用金色石头砌成的美丽印度小岛庙。至今仍有伊斯兰教徒,会顺着已经消失的印度河河道一路来这里朝圣。
岛上还有一块岩石叫“船岩”,据说有一个住在岛上的僧侣曾经击退,从海路而来进犯的敌人,他向神明祈祷,结果船只都变成了石头。希腊人是否因此遭遇了失败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亚历山大东征的最后一站,没有想到的是这座祭坛也成了他征服世界的终点。
踏上归途显然是他不愿意的。他让克拉特鲁斯率另外三个旅的步兵,10000名已过役龄的复原老兵以及其他单位总计,20000人加上200头大象,自印度河谷经过博兰山口进入伊朗。他自己决定带领主力军从莫克兰回去。那是一片沿着阿拉伯海岸的沙漠,介于伊朗和巴勒斯坦之间条件十分恶劣。大约有80000多名步兵,18,000多名骑兵,以及庞大的辎重车队,还有50000多名的非战斗人员。为什么要让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这样离开印度?让人难以揣度。
之后发生的事,我们更加无法知道真相。从卡拉奇走1000公里左右到达伊朗南部班布尔地区。刚开始路况还很不错,但接下来的地势就非常险峻,亚历山大的部队遭遇了很大的麻烦,到了冬季泛滥的河水毫无预警,亚历山大行军途中就碰到了整个村子被淹没。一天午夜大水横扫营地,人员武器都损失惨重。虽然他在下一站土地肥沃的托尔伯特绿洲,找到了好的水源和补给,但是没有人知道亚力山大为什么放弃选择好走的道路,而向南朝海边走去。那是一条全长140公里,山丘起伏的石质沙漠,寸草不生。
当然可惜他在海边未能和舰队碰面,最后只能也有历史学家研究说亚历山大基于长期考虑,想在沿海边开掘出一条通往波斯湾的海路,可惜他在海边未能与舰队碰面。不过最后他也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骑着骆驼,又走了几天几夜,一路上又累又渴,痛苦不堪。不过亚历山大又一次在旅程中表现出了他“最高贵的情操”,虽然干渴难忍,依旧把一头盔珍贵的水倒进沙里,以示与士兵们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