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16

2020-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作享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公冶长)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把(不义的)事物强加到我身上,我也不希望强加给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够做到的。”

钱穆先生比较了两种理解后,认为子贡能够做到仁,但是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所以不能避免别人强加于他不义之举。

李泽厚先生则认为子贡在于追求社会性公德,有别于孔子、颜回等的宗教感的“私德”,其实体现了学养、修行高下之分。

稻盛和夫先生借此表达人群、组织或企业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要将功劳归功于他人,这样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

曾子说:“自己有很多才能,却会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很丰富,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本来很有学问,却老觉得自己没有学问,知识很充实,却总觉得自己很空虚;被人冒犯也不计较。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

钱穆先生认为这个友人就是颜回。

李泽厚先生认为这一则有些道家思想的意味,可能因为其中“有若无,实若虚”一句。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这一则体现了东方哲人孜孜以求的永不停歇的探求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出来的就是谦逊。他还特指在职场中不可居功自傲,职场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是我们的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