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24

2024-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1.46

(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横渠先生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鬼神乃阴阳之妙用,是天道意志的体现,故曰鬼神是阴阳二气的良能。良能的用法与良心的用法相同,即本能,妙法天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47

(张载《正蒙·动物篇第五》横渠先生曰)物之初生,气日至而孳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谓鬼,以其归也。

事物刚诞生的时候,阳气不断扩充而生长,这是从幼到壮的过程;等到事物生长到了鼎盛时期,阳气开始一天天减少,直至耗散殆尽。不断扩充(至之)的妙用,称之为伸,因为它是向上伸展的;不断游散(反)的妙用,称之为鬼,因为它是向内回归的。

此条从阴阳之气的妙用角度,进一步解释鬼神,神即伸,鬼即归。从生到死,无不是天之体物的反映,呼应上文。

1.48

(张载《正蒙·诚明篇第》横渠先生曰)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顺吾理者,则亦末如之何矣。

万物包括人的性都出自一个源头,人性和物性一样都是上天赋予的,不因人的私意而改变。但只有圣人才能完全发挥出其本性。此处尽其道,即孟子所谓的尽性。人与人之间的本性也是一样的,所以自己要立世,必须大家一起立世,不可独存,这是礼法制定的精神;智者一定是通晓一切的,知其一必知其二,这是才是真知;爱自己和家人,一定也爱其他人,这是恕的精神,是仁的用;自己要成功,必须大家一起成功,也就是共赢,不可损害他人,这是义的精神。仁义礼智四者,各自从道源上说,都是万物一体的,他是否定私意的。

正如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云:“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那些只会顾及一己之私,不顺应天理的人,最后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

1.49

(《横渠易说·系辞上》)一故神。譬之人身,四体皆一物,故触之而无不觉,不待心使至此而后觉也。此所谓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没有分割,没有你我之分,没有内外之别,浑然一体之谓。天地一体,心物一体,故神秘莫测。就像人的身体,四肢与身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任何部位触碰一下,身体都会马上感觉到,不需要思维意识作出反应。这就是所谓的感而遂通,不需要我们去思考怎么做,反应就来了,不用刻意马上作出思考,回馈已经瞬间到达。直接感受,本能反应,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以此比喻圣人的尽性境界,即随心所欲不逾矩。

1.50

(张载《拾遗·性理拾遗》横渠先生曰)心,统性情者也。

统,总括。心本善,善性为心之体,心既发而有情,情为心之用。

1.51

(张载《拾遗·性理拾遗》横渠先生曰)凡物莫不有是性。由通蔽开塞,所以有人物之别;由蔽有厚薄,故有知愚之别。塞者牢不可开,厚者可以开,而开之也难,薄者开之也易,开则达于天道,与圣人一。

是性,特定的性。万物都有其特定的性,由于各自气的或通或蔽、或开或塞的差异,所以有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区别。而人气之蔽塞,也有厚薄的差异,所以人有智愚之分。气禀完全堵塞不通者,无法开智;气禀淤堵严重者,可以设法启发开智,但做起来很难,气禀稍有堵塞的,启发开智就容易,如果完全通畅了,就可以参乎天道,达到与圣人一样的境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