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4):与他人相处
关于与他人相处:
Comment:
从小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喜欢看书,不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为此没少被堂姊妹取笑,也甚因不通“世故”而自卑。折磨了自己多少年才知道别人的评价无关紧要,本就“道不同”,何必委屈自己去“合群”呢!不必与庸人论短长。做事想想原则和初衷,不刻意迎合别人,不为争胜而针锋相对。想起多年前一位朋友的话:“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但对真正的朋友,应尊重、真诚,有同理心!对朋友有时候还会有比较和嫉妒之心,心量还是不够大,改之!
摘录如下:
“凡夫俗子喜欢抱团,并且由于他们无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只会把那些优秀的人降低到自己的层次。”
“在饱经世事之后,我们不再对别人抱有太多的期望。……我们很清楚,除了罕见的幸事之外,我们只会遇到人性中极其恶劣的样本。”
“‘如果这东西不是我的,那会怎么样呢?’我们有时候应该想象一下,在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之后,我们怎样看待它们,就像它们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样。”
“别人一直以来会与我们做对,这一定是由于他们的本性所带来的必然的东西,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这与死物运动的必然规律一致。”
“一般而言,那些具备高尚品性和过人天赋的人,尤其在他们的青年时代,令人惊讶地暴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无知,所以他们很容易上当受骗,或者误入歧途。而那些本性庸俗的人却很快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原因在于,当人们缺乏经验时,不得不对事情做先天判断,并且经验通常无法与先天认识并驾齐驱。对于平庸之辈来说,他们所具有的先天知识就是自私自利的主张。”
“他所吹嘘的东西,正是他所欠缺的东西。”
“对朋友的幸福和痛苦,抱有一种纯粹客观、完全无私的深深同情,是真正可靠的友谊的前提,这种同情将朋友视为一个真实的自我。”
“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其基石主要是隐秘的自私动因。”
“洛社妇科尔德:在我们最好的朋友的不幸中,我们总会找到让我们高兴之处。”
“遥远相隔,长久不见,对每份友谊都不利,不管我们是多么不愿意去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