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
昨天春阳明媚,今天就料峭春寒。天阴沉沉灰蒙蒙的,爱俏的美女春衫单薄,裙袂飞扬,美丽了但却冻人了。
让我感到寒凉的不是天气。而是朋友的遭遇。每天中午清总是匆匆忙忙地提着保温饭盒离开单位,里面盛满了从食堂打来的热乎乎的荤素搭配得当的饭菜,起初我以为是给她的老父亲送去的,不料却是送给别人的。
清上有老下有小,爱人在外地工作,去年一年她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先是父亲因癌症而动了手术,整个康复过程漫长而艰难,还好有母亲相濡以沫,悉心照料,父亲终于缓了过来。老天眷顾,清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意。不料好景不长,母亲超负荷劳作,在一个深夜突发脑梗,待清晨虚弱的父亲久久等待,最终发觉时母亲已陷入深度昏迷。无限内疚如洪水淹没了清,姐妹同心一定要挽救母亲,最终转院治疗紧急救助,母亲活了下来,但是却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于失智了。后来母亲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回到了这个城市的一家康复医院,所幸母亲自己有医疗保险,略有积蓄,两个女儿经济条件尚可,甘愿承担康复的费用。就这样,替母亲请了个护工,日夜陪伴。
那饭菜是给护工的。“哎,其实本来每天给护工付工资,中餐是不用管的,但是看有一些别的家属非常客气,给照料自己亲人的护工送餐,怕自家的护工会攀比,有想法,会怠慢了母亲,只好也额外给她送餐,只想着她对母亲好一点。”清一脸无奈,深深苦笑。
母女心连心,看着病榻上的母亲,清恨不得自己替她承受。但凡能消减一点母亲的痛苦,她甘愿付出能付出的一切。那么清高的一个人,现在巴巴地奉承着那个护工,说着好话,送各种东西,实在是听到过太多护工虐待病人故事,不想那种灾祸在亲人的身上上演。
见过报道,养老院中的老人见到护工大多是怯怯的巴结的,唯恐吃苦头。被骂,被掐,被打,是家常便饭,让你泡在尿里不给换床单,把你绑住捆住不准动弹,不听话不给饭吃,饿你几顿,把家人送来的好吃的东西据为己有……可怜的老人,可怕的地狱……
当然这样的事不会是全部,很多养老院是老人的天堂。
想起,乡下阿姨曾经说过的自己的遭遇:为了坐车进城看病,站在七月的酷暑的公路旁,一辆辆中巴车呼啸而来,又扬长而去,不肯停车,灰尘漫天,落满她的苍苍白发。那些中巴车主,可不愿搭乘一个老人,搭乘一个国家规定免费的乘车对象。直到她扬着钞票,久久挥手,才有车主良心发现,停下了车。
表哥接阿姨出院的日子,他用轮椅推着孱弱的阿姨,想拦一辆出租车,他的手不知举了多少次,但无数亮着红灯的空车都匆匆而过,停在不远的地方,接上了不同的乘客。有省时省事的钱好赚,为什么要赚难赚的钱呢?这些务实的出租车司机肯定这样想,一溜烟的窜出老远,轻松麻利,医院门口生意不要太好做了。
看过纪录片《寿司之神》,介绍了一家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餐厅,位于繁华的东京银座地下一层,铺面很小,专卖寿司。它两度被《米其林指南》评定的三星,为全球餐厅的最高荣誉。店主和主厨是小野二郎,这位老人用六七十年的光阴,把最简单的便宜的食品做成了有味的东西,他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据说店里做学徒,先练习拧滚烫的毛巾,再用刀和料理鱼,要做到10年才能上台煎鸡蛋。他们对劳动的认真和严苛的自律,是一种修养和品格,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自我修行。他们敬业敬物敬人,他们敬天地,敬生命,敬自我,这种境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用修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劳动,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是动物的本能。文明的最高层次,不是爱小而是敬老。
我们经常感慨羡慕一些发达国家养老设施的人性化,养老事业的温情,实在是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太多不和谐的画面。善待老人,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
白发是老人的尊荣,经历过人世坎坷的老人值得我们尊重和关爱。养老事业,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时候,是大有可为的商业,但应该是一种带温度的商业,它应该尽量追求完美,它才可以让我们信赖,给所有的生命带来安全感,让我们的社会有温度有希望。20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