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刚失去妻儿,又遭网暴?

2023-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何鲸洛

5月23日。

武汉汉阳区弘桥小学月湖校区内发生一起悲剧。

一名一年级学生谭某被老师驾车撞伤,后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涉事教师刘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校长和副校长被免职。

6月2日。

该事件中小孩的母亲在小区内坠楼身亡,具体情况正在调查。

人言可畏?

据悉。

小学生谭某被撞身亡后。

其母亲曾接受媒体采访。

因出镜被部分网民在网上大肆评价其长相及穿着。

有网友质疑受害人穿得太过正式;

有网友质疑受害人买热搜炒作;

有网友质疑受害人太过冷静;

甚至有网友直言:

不就是嫌赔偿少了,想多要点赔偿吗?

6月2日。

小孩的母亲从24楼一跃而下。

就这。

还有人不放过小孩的父亲。

这些年

那些被网暴的人还好吗?

近年来。

网暴事件不断。

2022年8月。

已经67岁高龄的谢永安在街头2元一杯卖糖水,被人上传网络后走红,网友都喊他“糖水爷爷”。

走红之后。

有网友指责他卖的糖水不干净,家人担心有人借口身体不舒服来“碰瓷”。

谢永安抹着眼泪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一些网友凭空指责孩子们不孝顺,儿媳和孙女的电话不知被谁泄露,都多次接到指责的电话,孙女哭着求他不要摆摊了。

8月11日。

“糖水爷爷”没有再出现在武汉街头。

随后。

一旅游博主在网络上发视频称,自己因为在重庆某景区雇人抬轿子(当地称为滑竿)上山,之后遭遇网暴。

然而。

这却是滑竿师傅养家糊口的营生。

2023年2月。

湖南桑植。

某中学举行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一名高三学生代表因激情澎湃的发言遭受网暴。

2月24日。

有人留言“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的很难看”,当天获700多点赞。

2月28日。

恶评仍不断增加,“最看不惯打鸡血的卷王了”“进入社会啥也不是”“有点像被洗脑了”。

如果说前面两件事还有“歪理”。

那么。

这名高三学生简直是无妄之灾。

上面这些还是轻的。

2022年1月。

河北邢台的寻亲者刘学州吞食大量的抗抑郁药,在三亚的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终抢救无效去世,年仅15岁。

他在公开发布的遗书中讲述了自己从出生至今的遭遇:

从小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养父母双亡,因“买房租房”被生父母颠倒黑白,致自己被网暴……

4月。

上海市虹口区一市民求助叮咚买菜外卖员余先生,给青浦区的听障父亲送菜。

因交通管制。

余先生一路辗转27公里的路程走了近4个小时。

为表达感谢。

该市民分别是余先生的微信、支付宝转账,均被余先生拒绝。

最后。

家属给余先生充了200元话费。

此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人们被温情打动。

叮咚平台的官方微博称,将给余先生颁发“平民英雄奖”,并给予2000元奖金。

但有网友对“200元话费”较真儿,认为该市民给余先生的报酬太少。

4月6日。

网传该市民因受到网络暴力跳楼。

4月7日下午。

当地派出所证实,该市民已经坠楼,至于坠楼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2023年2月。

那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女孩走了。

此前。

2022年7月。

郑灵华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在爷爷的病床前记录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照片里的她留着粉色中长发。

说到染粉色头发的初衷,她说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

在郑灵华看来。

这条记录生活的动态意外地在小红书获得了很高的流量。

不料。

随后事件的发展变得不可控,来自各个平台的账号开始盗取这张图片进行新的叙事,病床、师范研究生、粉发,热度围绕这这些词汇展开。

而热度下的几万条评论却穿过了屏幕,骤然向郑灵华袭来:指责她染发不“正经”;批评她不配做老师;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以及用更难听的词语对郑灵华进行人身攻击……

郑灵华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每周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

轻则影响一个人的悲喜;

重则影响一个人的营生;

更重一点。

甚至能够害人性命。

目前。

包括百万粉丝大V@鄂有正能量 等一批微博账号,疑似因网暴杨女士被禁言,其中有的账号被永久禁言。

网暴向左,舆论向右?

早在2002年。

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

从2003年开始。

中国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在网吧上网的客户必须向网吧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以及办理一卡通、IC卡等。

2010年5月。

国新办公开公开确认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及推动论坛、BBS等各种网络互动环节的普通用户实名制。

2021年10月26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就对联网平台提出明确表示,在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IP归属地信息。

2022年4月以来。

百家号、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六大互联网内容平台同时宣布显示“账号IP属地”,随后各大平台也跟进此规定。

6月27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如果说“网络实名制”和“显示IP属地”给言论自由上了两把“锁”。

这两步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只是法律不够变通。

也缺少预见性。

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打压了网暴言论的气焰。

但这种东西一旦让它们试探出边界,在缺少平台监管和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它们又会甚嚣尘上。

2022年11月。

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 

各重点网站平台认真落实要求,建立健全网络暴力防治机制,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提示网民文明发帖165万次,向2.8万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从严惩处施暴者账号2.2万个,有效防范热点事件网络暴力风险。

2023年3月。

在中央网信办的督促下。

抖音、微博、快手、腾讯、小红书等重点平台向2361名用户发送一键防护提醒,累计拦截涉网暴违法违规信息401万余条,清理不友善等信息7.2万余条,处置账号8511个。 

网信部门又指导多家重点平台集中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从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帮助网民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

后续。

网信部门将持续督促网站平台切实履行网暴治理主体责任,定期发布网暴防治情况,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坚决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网信办的加强治理不是说没用。

只是此举。

不过是“亡羊补牢”;

不过是“隔靴搔痒”。

当然。

并不是说法律没用。

只是就算有了法律兜底,也要看“执法人员”是否公正?

就好比今年3月份的“偷拍事件”。

一句口嗨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

因噎废食玩什么“一刀切”。

那就是“文字狱”了。

毕竟。

最近一段时间。

从深圳城中村被统租;

山东青州秸秆一亩处理费100;

南宁慧泊停车费动辄上100;

到上海卖崽青蛙被驱逐;

不可否认。

舆论确实能够影响地方政府“柔性”执法。

但这种力量。

不该被某些别有用心,三观不正之人拿来针对其他的“普罗大众”。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根治网暴;

刻不容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