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她和我不同
这篇随记,起因很简单直白。距离落笔回溯这件事的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想了想,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得记述一下。
<一>
今年端午趁着小长假去韩国济州岛玩了一趟,这一趟旅行,圆了我近阶段想在旅行上想实现的大多期许。
那真的是一个很美丽清净的海岛,风土人情也很棒,与国内去过的很多地方有太多的不一样,让人流连。依我之见,济州岛是文艺而清新的,但又接着地气,蜿蜒的海岸线,壮阔无边的大海,湿润清新的空气,满目绿意,每个停留的地方,庭院里会点缀着鲜妍的花花草草,文艺而美丽。
那里的人喜欢笑,见面了就是笑容温煦的打招呼“安宁哈撒哟”,礼貌,亲切……
以上,是我在南部的乡野里感受到的。
入了城,相对高出很多的大楼,现代化气息明显,没有首都魔都的繁华,却也别有一番异国他乡的新奇感,闲来细看,个别的地方,也依旧是点缀着着美丽的花花草草。但入了城,对于来自大陆的年轻人而言,韩国这个地方,是个shopping的好地方,尤其是那充满诱惑力的各种免税店。买买买,嗨得两眼都快发光了;晚上回去了,再盯着手机上提示的消费短信,以及一叠儿的取货单,心脏微抽,看着双手的目光里,都快要流露出凝实的刀子了。
但不可否认,购物这件事,真的挺让人疯狂的,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心里装满的都是“小确幸”。
好的我会笑,坏的我也会在调节和总结好心情之后再笑。
毕竟,生活中,能笑着的时候,何必花了那么多无关的心思去忧伤。
这趟旅行,近乎圆满的结束。
近乎这个略带低落的词语,源于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旅行,如果不是一个人,那么选择同伴,在某种程度上比你选择的目的地还重要。
……不小心就将话题扯远了。
回归正题。
<二>
旅行结束,于最后一站发了一组风景图片在朋友圈里。
点赞的朋友很多,留言的也不少。
但在次日早晨,我在上班的途中,收到了这么几条微信,来自于一个老同学。
“玩得那么潇洒 不带我”
“都出国玩了”
“[哭]”
“姐省都没出过”
“混得不错啊你”
“带我飞”
我看着这连续的一串话,半晌无语,继续走路,心里却因为这几句想了很多。
等回到了办公室,我才慢慢的回复她:
“……攒点小钱,挤点时间,就出去看一看,没那么多的前提。你想出去,也可以出去呀[笑脸]”
她回:
“家里人不让”
“我上次去个其它城市,省内的,都不放心”
我……我其实是无话可说的,作为一个小学一年级便敢因为大人的哄闹说妈妈回外公家了,就敢一个人冒着大雨跑出门去找妈妈的皮猴子,更敢在高一时就一个人背着背包登上去往北京的列车的假小子,我的成长在宽松而平等的家庭氛围下,是自在的。只要能确保安全,我能说服爸爸妈妈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她,不同,也不敢。
但我想了想,还是回复道:
“呃,那就没办法了……旅行这件事,本来就挺独立的。”
“你我曾相处三年,你可能也知道,我这人爱蹦跶,现在我能支配自己的财力和时间,在保障我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我可以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父母也是能认同的……”
“早上看见你所说的,怎么没有带着你?且不说咱们俩一个在江城,一个远在帝都,就且说如果我出发前约你了,你真的就能和我一起出发?太多不确定了。想玩,天南地北海阔天高,不想走出去,离开家门都觉得迈不开脚。”
这话,说的有点重,但无法,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旅行这件事,真不是谁带着谁。
她的回复,让我尴尬而无语。
“说着玩的”
“那么当真”
……
真心话,我没有跟你开玩笑,我真的当了真。
你想出去玩,去哪都好,如果能有机会同游,我也是欢迎和喜悦的。但当我认真的向你表达旅行这件事时,真没有在和你开玩笑。
尽管,你吐槽说你没时间没机会出去玩,简直就像是开玩笑。
——谁也没有捆住你的双脚。
<三>
仔细回想起来,我和她也是相识多年,还一同经历过那纯粹而青春的岁月。
高中时期,我和她同窗一年,高二分文理,我选择的理,她从了文,但两人的教室也仅是隔了一堵墙。还算是同窗三年吧,高三时候更是一起租房过完了毕业季。
那时,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含羞而刻苦的女孩,微胖但很白,一口白牙,其实笑起来很可爱的,但她对自己的关注点总是在胖上。
“胖可以减的不是么?那亮白的皮肤却不是谁都能有的。”
她不信我们的劝慰,头摆得如同钟摆,啊,她还有一头浓黑的秀发,顺滑光亮。
高三结束,她三年的刻苦奋战未能感动试卷,最后的分数进了一所三类大学,也在江城。但同在一个城市四年,我俩在QQ上聊过,也偶尔电话联系,但从未见面过。对此,虽无多少遗憾,却在想起,也是可以得到一声轻轻的叹息。
我不否认我是个追求新鲜并且不惧环境的人,典型南方体格的小身板下藏着的是一只就差捅天的孙大圣。我不怕接触新的环境,也不畏认识新的朋友,更不愁没有新的玩耍伙伴。就算真没有玩伴,单就一本书,我也能安静的度过一整天。
但本心而言,对于旧友,我是很珍惜的。
然而,当我们的联系渐渐消减直至消失后,如果我的主动和保持的初心,被一次两次三次的无视后,我的情感不会让我继续磨下去,我会选择新的朋友,然后将那些渐行渐远并不太愿意与我同行的陈年旧事留在青春那些泛黄的回忆里,包含其中的人。
我的选择,从来都是向前的。
她与我不同。
<终>
人与人本来就是不同的。
慢慢的就懂了。
——漓某,记于2016.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