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⑤
接上篇艺术④
41、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间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成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自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
读后感:人为加工创造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却宛若自然天成,这是艺术的完美境地。经典小说经常给到我们这样感觉,明知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却仍然为他们的命运提心吊胆,牵肠挂肚。
42、在一切艺术中,音乐的流动性最为突出,一是时间的艺术,二是刺激感官与情绪最剧烈的艺术。
读后感:艺术八大类: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其中文学、绘画、雕塑、建筑这四类是固定的,可以反复观赏,而其它四类流动性都很大,同一个作者每次表现都会有差异。
43、不幸的婚姻和太多太早的成功是艺术家最大的敌人。
读后感:平和稳定的婚姻,几乎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保障,不只是艺术家,后院起火,前线免不了吃败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傅雷说“太多过早的成功是艺术家最大的敌人”,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我们熟知的大作家基本上二十出头就小有名气。然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成功,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爬得越高只会摔得越重,许多童星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后来却籍籍无名平庸一生。
44、真正体会古文化,除了从小“泡”过来以外,只有接触古文化的遗物。
45、老好人往往太迁就,迁就世俗,迁就偏狭的家庭愿望,迁就自己心中不太高明的因素,可真理和艺术偏偏需要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物质的幸运也常常毁坏艺术家,可见艺术永远都离不开道德广义的道德:刚强、斗争、毅力、意志、信仰。
读后感:所谓“迁就”,其实就是妥协、放弃,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自信,所以傅雷才说作为艺术家既要有自信又要有自我批评精神,能坚持自我,也能听得进良言。
艺术在于创造,在艺术形式或者思想性等等方面,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走得更远一些,这些创新,往往刚开始无法得到社会认同,引发争议,比如柴静的《看见》这么一部自传式散文。
作品将感性与理性、知性融合成一个整体:叙述的事实是真实的,讲叙的态度是诚恳的,对人和事的情感是充盈的,思考是深刻的。既有对生活的思考,又有对自我的反省,也有对人性的剖析和社会现象的披露。这种独特的书写带来令人惶然震慑的力量,也让她同时受到文学界和新闻界的质疑和批评。
柴静的这种创作是否值得仿效和赞赏暂且不提,至少这份与众不同让我们耳目一新,人类的文化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她这样的人勇于尝试打破常规而丰富多彩,不断进步。
46、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紧迫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读后感:在你了解傅雷的金钱观之前,你可能会以为这样一个用《论语》喂养出来的“君子”会说“富贵于我如浮云”,会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曲肱而枕之”而骄傲自豪吧。傅雷对待金钱的态度是理性和科学的,不一味地抛开物质谈精神的高洁和独立,更不会抛开精神和艺术去追求物质名利的最大化,承认物质的功能,物质的必不可少,但更看重精神人格上的独立,他关注金钱,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作规划总结,最终目的是为了艺术的尊严、自由。
47、感性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之美,或是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美无瑕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
读后感:很美很有诗意很有哲理的一段关于“理性和感性”的论述。感性的美稍纵即逝,无法定格;理性的美冷静克制,坚硬持久。
48、若不能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不断来回任何学问都难以入门。
读后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形成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如此往复。比如写作,一味自己琢磨埋头苦写是行不通的,一味学习记笔记不动手大量练习,同样行不通,只有先学再练,再学再练。
49、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雕琢细节来动摇大的轮廓,固谈不上艺术,即使不妨碍完整,雕琢也要无斧凿痕,明明是人工,看起来却宛然天成,才算得上艺术的上乘。
50、别为了音乐的艺术而抛弃生活的艺术。
读后感:傅雷为人严谨,以艺术为生命,但他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也教导孩子不要成为那样的艺术家),既扎根生活,关注生活,同时又超越生活,超越世俗,居其之上。他说生活是一门艺术,婚姻也是一门艺术,这个观点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