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孙少安的不平凡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4551/dca92465f55f5b15.jpg)
孙少安,双水村一队的生产队的队长。要说这孙少安,当真是无愧于“能人”二字。
十几岁,孙少安就不读书了。读书,也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真的没什么用,读上几年,不也得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甚至,你连名字都不需要写,再那印泥上磨上一下,用力的戳在签名地,就可以了!农民嘛,你还想让他读出个文化人?不可能嘛,这是老孙家的传统(孙玉厚的话,孙家祖坟里埋了穷鬼),二小子上了个高中,这就是了不得的了。
十几岁,他就和父亲一起撑死了这个家——照顾年迈的奶奶、供少平兰香上学、还要帮姐姐兰花,谁让他有个二流子姐夫呢?
年纪轻轻的孙少安,在18岁就以全票通过的形式当选了双水村生产一队的队长。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老孙家可是外来户,解放前双水村被老地主金家把持、解放后又是田福堂的天下,外来户的孙家似乎是最势单力薄的。可就是这能人孙少安,硬生生的打破这“两极格局”,你不能不说,这孙少安值得你给他申个大拇指。
你说甚?这不算能?
那孙少安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带领一队迅速敢超二队,成为了正真的“一队”。那么,不得不说说这个生产队了。
响应号召,农村合作社如雨后的春笋一夜之间成为了基层的组织机构。你不参加?你怕是“资产阶级走资派”哦,反对毛主席的决策,你怕是要上天嘞!就这样,公社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热词。双水村分为了两个队,两个队虽然都说是一个村的,可这肯定会有一个竞争。刚搞合作社的时候,大家都是干劲十足,可是这慢慢的,赶趟的和打烊工的,都吃的一样的饭。谁还做这个大傻帽呢?傻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94551/1ec5b76ed6af36a0.jpg)
还记得莫言老师回忆他童年时给全家打饭,由于年纪小两臂没有力气,摔倒把桶也摔了出去。可是桶底菜却还在里面,为啥?因为桶里几乎全是水,只有少的可怜的一丝儿菜!合作社的人啊,自己种的果还得自己吃哦。人们的光景越来越烂包,到最后连那“黑疙瘩”都吃不上了,只能喝稀粥。
可就是有那么一种“傻人”,孙少安就是这一种人的典型。每天天未明,他孙少安就拉着一队的人去劳作了,中途也本着“劳动两小时,休息五分钟”的原则,当然这可怜的五分钟估计也是按部队的计时嘞——十、五、三、停,时间到了。不仅如此,他自己还把最苦最累的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多好的人啊,如果我们从当今时代上说,他这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可是,孙少安虽是个队长,但依旧是个泥腿子,连党员都不是啊。这就傻里傻气的少安,你这是会得罪人的。你怎会不知道队员都在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