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74人  爱黑啤的醉熊

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

前言 获取知识的目的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获得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有智慧?开拓视野?我觉得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健全自己的三观。开阔的视野需要建立在更广阔的世界观之上,价值观又是建立在世界观之上,价值观的选择又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受世界观制约。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者不能独立看待。他们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形成了最坚固的形状,给每个人以最强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又相互影响,来维持三角形的平衡。

世界上的书有很多,经典的书更是不可能看得过来。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寻找能给自己带来启发的书籍,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书籍,要快乐的阅读。只有快乐才能给我们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

但是我认为一定要读两类书:心理学类和历史类。心理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别人。历史让我们看清人性的亘古不变和历史的周期性。

前言水结束,上干货。

一、生命的意义

书中原文就很好了,我就不在总结: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自然选择后的结果就是,人类只有在一起生活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个人存在的意义需要所在圈子的他人来衬托才行,你自己说自己NB那是SB,只有别人觉得你NB你才是真的NB。人的很多心理问题也是由于不能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交流造成的。比如自卑、木讷,有可能木讷的人在熟人面前显得非常机灵,只是他不能适应与陌生人交流才采用木讷的行为来保护自己。

二、自卑与超越

自卑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从出生就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与自卑对应是优越感,甚至可以说是虚荣心。每个人只要想争取优越感,那相应的就有自卑产生。不过在争取优越感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是敢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困难;一部分人是采取鸵鸟心态,开始自虐、表现自己的弱者地位来争取同情和关注,从而获得优越感。但是这一部分人会产生自卑情结。

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有自卑情结的人没有勇气迈出自己的舒适区,他们害怕无法预知的未来,害怕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已预知,那么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一个精神正常的人无论在做任何在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情,对于这个人本身思想来说,他是逻辑自洽的。优越感的获得,对于处于不同心态的人来讲,他们所设定的行动目标就不一样。正能量的人是努力工作,取得成绩来获取优越感。负能量的人是自虐、抱怨,通过惩罚自己或指责他人来获取自我认为的优越感/赎罪感。

结束

本书我就只摘这两方面的内容作为记录。其它内容我大概浏览了一下,一是重点还是上述两点,二是不是很感兴趣,也无法引起我更大的感悟和触动。这两方面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对我启发最多的。

在这种高速变化的时代,对于不搞文学研究或不从事文学职业的我们来说。阅读做到一般精通就可以了,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能有一两点启发到自己,自己获得了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这就值了。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略过,没必要每本通读和要求记住,因为你是记不住的,有收获才是真。

这种读书方法也方便我们增加自己阅读的广度,我认为现代社会广度比深度更重要(当然你要前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深度,形成自己的选择标准)。因为各专业的不同知识,可以相互参照扩大自己的视野,也可以引起一些知识碰撞迸现出灵感和感悟。另一方面是比较适应当今时代,我们可以方便的获得非常多的信息,通过抓一两个重点内容,可以让我们对信息、知识的获取更加高效。

世界事物是客观的,只是每一个人给予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主观认知。不同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想法的碰撞就有了矛盾,就有了杠精。杠精的产生就是因为除了自己的主观认知是正确的,其他人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大脑思维还处在二元对立维度,非黑即白。但是社会大部分是处于灰度地带的,很少有黑白这种极端的存在。

每一篇文章都会夹带作者的主观认知私货,所以我们只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感兴趣的就好。世界万万千,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不是吗?

PSS:我写这篇文章除了总结自己的思路,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阅读来获得自己的优越感,所以多多点赞吧。(另祝单身狗节日快乐,反正我是不快乐的~)

​ 写于2018-5-2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