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读后感
最初认识“海蒂”是很多年前看的一部外国电影,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小姑娘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去年偶然想起,于是搜索《海蒂》电影又看一遍,感觉不尽兴,就网购了纸质书《海蒂》读起来,写得太好了!跟着小海蒂生活地点的变换,心情波涛起伏,为这个小姑娘经历的点点滴滴牵肠挂肚。

海蒂是个孤儿,迪特阿姨抚养了她四年,五岁时阿姨不得已把海蒂送回到高山牧场,跟性格孤僻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别人都认为高山上的老头奥姆大叔太古怪,这么个无依无靠的小孩留在山上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海蒂在高山牧场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她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天真活泼,热情善良的性格逐渐改变了爷爷,让他回归到了有温度的正常人的生活。作者对瑞士山村和高山上的阳光、花草、羊群等等景物的描写简直太迷人了。
后面的情节一波三折,更是引人入胜,牵动人心。自始至终,海蒂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身边所有的人,包括小动物充满了关爱。她就像是一个魔法小天使,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光明、希望和欢笑声。当然,她时时刻刻想着别人,带给别人的是欢乐,而她自己却把痛苦深深的藏在心里,以至于得了严重的思乡病,而导致梦游症。
在医生的帮助下,海蒂告别了患腿疾的克拉拉,终于回到了爷爷身边,回到了令她魂牵梦萦的家乡。
这本书中有两个细节也令我们做教师的深受启发。
海蒂因为跟着爷爷生活一直没上过学,八岁了连ABC都不会读,怎么也学不会。在法兰克福的克拉拉家里,老师都放弃教她了。赛斯曼夫人亲自调查了前因后果,找准了海蒂的兴趣点,激发了海蒂学习的自信心,令她奇迹般的学会了阅读。面对惊奇万分的老师,赛斯曼夫人是这样回答的:“这大概就是新的教法,加上新的学习热情,两者相得益彰,得出的这么喜人的结果……”
牧羊人彼得比海蒂大几岁,他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学会阅读,并且对阅读毫无兴趣。在海蒂坚持不懈的激励和帮助下,彼得终于学会了阅读。在本书第十九章中,海蒂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彼得拼读押韵诗歌,这些诗歌朗朗上口,彼得学习非常有效果,他认真的听从海蒂的命令,每天晚上都用心学习字母,读背押韵诗……冬天过去了,彼得在班级阅读课上表现令老师目瞪口呆,认为彼得一口气读了三行句子,这件事堪称奇迹,简直闻所未闻。老师不敢置信,跑到牧师那里,说奥姆大叔跟海蒂一起做出了如此令人满意的事情。


故事的结局是非常美好的,一个个喜讯传来,令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读者放下心来,为海蒂高兴,也为海蒂身边所有的一切感到幸福。海蒂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海蒂淳朴友善的品格,海蒂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无不打动我的心,这也是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吧!
希望更多的孩子与成年人读到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