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反思
学校建了广播站,要求每班每周供稿两篇。看着话都说不清楚的学生,我只暗自感叹:这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默念完两句励志语,开始列举可行办法。
指定学生交稿
指定谁呢?班里头没发现也没听说有哪个学生爱写作,再说了,被指定的学生如果没灵感,写出来的不能看咋办?没被指定的学生因为老师无形中给他们贴了标签,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写没水平的作文了。不行,这个办法不好!
开辟征稿通道
虽然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我也没发现有人擅长写作,但是,万一哪天有人写出能看的文章了呢。于是,我在班里通告全班同学,开启征稿模式,主题、文体不限,活动长期有效。这个活动已经三周了,我还没有收到稿子,不过,这一学期不是才过去四分之一嘛,有的是时间。往最坏出打算,即便一学期也没人投稿,也没关系,这样正印证了我对他们的印象,没人愿写、爱写。
从作文中筛选
两周一次作文,是教学常规,恐怕也是学生唯一长篇大论的活动。利用一周时间,把全部作文批改出来,顺带的挑出四篇还能看的作文——这是个好办法。
第一篇作文,鉴于学生在家一个寒假,一定读了一些书,看了一些视频,他们一定有话可说,于是布置了读后感。
因为给了例文,而且一再强调,按照例文的结构去布置自己的文章。效果还不错,很轻松的选出两篇比较有感情,结构又有模有样的。给点指导,改一改还是凑合着用的。
第二篇作文是写一封信,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信的格式。范文也不用费心去找了,一本《傅雷家书》足够用了。有了第一篇作文的成效,第二篇作文很快就批改出来了,竟然选出四篇!刚好够两周用,不错,果真办法远比困难多。
第三篇作文也写出来了,这次是实打实的仿写。月考卷上一篇短文《想起当年烙黄儿》,结构上首尾呼应,点明主旨,内容上详写学做烙黄儿的过程。有结构,有内容,手法又简单,最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不知道“黄儿”是个什么,他不能抄袭,只能模仿,多棒的例文!这篇是刚写出来的,我还没来得及批改,只是随手翻了几篇,发现连一向抄作文的人也自己写了,不管语句通不通,结构顺不顺,能自己写就是一大进步。我估计,这篇作文里也能挑出几篇可以投稿的,很期待啊。
设立奖励机制
人人都想受表扬,都想看到自己的劳动受人肯定,学生们的好文章得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给学生们约定,凡是被挑出来去投稿的稿子,我会收集起来,给大家出一份班里刊物。
如今,三周过去了,我们的刊物也该出版了。我在班里发布征募令,征刊名,美编和插画师。目前只有一人给我三个名字,其他的无人应征。因为刊物具体的样子还在我的酝酿中,先有名字就行了,其他的后期边做边看吧。
接受不完美
交稿子的时间紧任务重,稿子里许多不完美,我没有办法让它完美,不过,好歹我完成了任务,也给了学生很大鼓舞。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毛病——对学生的作文过于追求完美。是的,每次征稿,我都要求学生的作文没有瑕疵,所以,我指导出来的作文跟原作相比变化太大。也可能源于此,我总认为我班没有人擅长写作。其实我实在忽略了,孩子们的写作是要鼓励的,他们要在鼓励中建立兴趣,维持兴趣。以后,我一定要接受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