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个体笔记全集

才干加上“刻意练习” 是形成优势的前提

2017-02-07  本文已影响235人  朱燕飞

今天得到《超级个体》的内容是“优势是如何产生的”。

【今日回顾】

优势公式包括哪三个概念?

优势=才干x投入,作为一种能力,优势有三个要求,包括“近乎完美、持续性和取得积极成果”。一个具备某种优势的人,意味着他或她能够可持续地驾驭自己的能力,让其产生积极而近乎完美的成果。

才干和优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才干是内在的,而优势是外在的?

才干是种子,优势是结果。我的理解是,发现有了某方面的才干之后,不断地通过刻意练习才能变成优势,这也是“721学习法则”中行动力重要性的核心所在。今天的专栏中提到才干时的解释为“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思维模式、感受或行为,简单说,就是天生做某件事不费劲儿”,我理解是你会因为某种才干,喜欢并擅长做某些事情,比如有“亲和”才干的人,很容易和人建立关系;有“精准模仿与准确表达”才干的人,学习语言就相对容易些。才干是内在的是因为才干倾向于先天具备的特长所在;而优势是外在的是因为优势需要外界的反馈与认可,是你在进行了刻意练习与学习之后,形成的被外界普遍、持续识别的特长。这一过程就是投入,包括时间精力、知识技能和经济的投入。

为什么说找到了自己的才干并不一定会让你优势增加?让才干变成优势有哪几个阶段?

找到才干不一定会让优势增加是因为,就像“发现是改变的开始,行动是改变的抵达一样”,有了才干,还需要刻意学习与练习才能够转化为优势,王安石《伤仲永》那篇文章讲的就是,本来有作诗才干的方仲永,之所以最后“泯然众人矣”,就是因为他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才干,没有继续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刻意练习,使得自己的才干变成优势。

让才干变成优势分四个阶段:首先是偶尔遇见,也就在一些场合、经验和尝试中,偶尔发现自己特别有天赋才干的领域。第二,通过多次重复主动反思,逐渐识别自己的才干。第三,能够利用、围绕先天的才干,持续地扩充专业知识、学习技能,通过使用与练习固化成能力。第四,通过向外界展示能力的结果,逐渐获得认可,成为优势。我个人简单地理解呢,第一、第二步是发现与识别才干的过程,需要自己留心。第三步呢,是扩大底板、输入必要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涉及通过练习和使用的践行输出,而第四步,则主要是不断结合外界的反馈,进行反复实践输出的过程。

才干加上“刻意练习” 是形成优势的前提

图片来源:得到《超级个体》栏目

【我要分享】

结合我个人的成长历程,童年时,通过喜欢听收音机,偶尔发现了自己语言模仿及表达能力的特长;读书时,因擅长诗歌朗诵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被推荐为“校园之声”广播站的播音员,主持了学校里的文艺汇演等;所以18岁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后,我参加了故乡地方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选拔大赛,在一个分赛区取得第一名,开启了我的媒体职业生涯之路。

工作之后,我选择了继续不断学习与提高专业技能,在实践自己的业务、经济收入自给自足的同时,相继取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的学士学位以及英国理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之后,在央视科教频道当时的一个《绿色空间》栏目实习时,由我配音的春节特别节目《冬天的森林》系列专题片受到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并在央视播出,使得我有机会在那个栏目从事了大约两年的配音及出镜记者的工作。随后又因为配音实践中一个偶然机会,我的英语配音被采用,无意中识别了我在英语有声语言表达方面的“小嫩芽”,于是把目光由普通话的语音表达扩展至英语学习,踏上了出国留学的征途。

其实出国留学的过程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简单,好在那个关键的阶段,幸运地遇到古典和李笑来两位对我有着巨大影响与帮助的老师,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蒙了我在英语词汇和阅读、写作方面的学习能力,助推我顺利前往英国攻读硕士学位。

现在回顾来看,我在普通话方面的专注投入是因感兴趣而自发产生的专注,所以那时“做事情专注”并不能称之为我的优势。此外,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其实已经通过播音、采访等工作实践,无意中对普通话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做过了大量的刻意练习,也就是说我没有意识到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只是通过小时候听收音机对长大后普通话的帮助,提取了听力决定表达,也就是“输入质量决定输出质量”这一概念。

而正因为那些刻意练习是无意识中进行的,所以虽然曾带给我很多收获,比如22岁考取了由国家语委颁发的最高级别“一级甲等”普通话证书,所配音的新闻与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等等,但在我转向英语学习时,我只是部分迁移了普通话语言的学习技能,只在听力上花了大量时间,从盲听到有意识地听,无意间进行了大量的听力刻意练习,当然这些听力刻意练习与少量的说、读、写练习也带给了我一些收获:回国后考到了央视财经频道国际组工作(曾经的听力练习使得我的听译能力尤为突出);在《经济生活大调查》节目中给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专家作过现场的翻译;双语主持过《亚洲财富论坛》等等。然而,距离我最初希望能够能从一个中文播音员成长到类似英语播音员水平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真的是近两年听了古典老师的“721学习法则”后,才发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的练习与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正向技能迁移应该确保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所谓“练什么才有什么”,那么,实际上“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能力都是需要一一对应的“刻意练习”的。

通过回顾、复盘,我意识到自己曾希望能达到像英语播音员一样的水平,可我只大量练习了听力(输入),而对我同样“感兴趣”的英语跟读、朗读(说方面的输出)练习,离70%的对应时间还差得很远。而且,我在英语,甚至中文阅读与写作方面做的刻意练习也不多。我擅长的配音是有声语言再创造,是拿别人写好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声音再次创造、表达出来的,而这几年在央视从事国际新闻的翻译等工作,使用和练习的更多是翻译的能力。

找到了突破点之后,近一年来,我已根据“721学习法则”开始加强了英语的跟读、朗读刻意练习,而之前我无意间做过的大量“听力刻意练习”也体现了“功不唐捐”的意义。因为语言是口耳之学、听说一家,所谓“耳聪目明”,“听力和阅读”的输入,是“口语和写作”输出的大前提,那么曾做过的大量听力练习正好为我的精准模仿与准确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的,你之前所有付出过的努力就像一个个的点,有一天会有机会“连点成线”的。

“取法乎上得其中”,因此我定位的练习目标是希望能把英语说得像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播音员或配音演员一样好。以上我通过今天的学习,梳理和分享了我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付出、收获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抛砖引玉,能有助于对语言学习有兴趣的伙伴们更有效地掌握学习的技能:记得用“721法则”做一一对应的刻意练习,练什么,才能有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