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我的前半生》:要是碰到这样的丈母娘,我真害怕结婚。

2017-07-17  本文已影响45人  孤馆良文

01

在《我的前半生》这部剧中,对于罗子君的妈妈,我也是醉了。

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妈,涂的口红比她女儿的口红还要鲜艳。脸上抹搽的粉底都能够往下掉,让人看着又好笑又鄙夷。一方面,去了罗子君的家里,顺理成章的拿走了她的披巾和LV挂包,招摇过市的显得很有钱,乐悠悠的走回家;一方面,在小女儿罗子群工作的超市里拿出自带的小刀随意切割一些蔬菜,临走还顺带拿了一把香菜,让小女儿气的没办法。这两种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更突出她原来的本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这部剧中,我看不到罗子君妈妈的美,反倒是一种深入骨子的俗媚。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姿态在她身上更是完美的呈现出来。对于小女儿的丈夫白光,是白眼对待,恶语相加。当着小女儿和大女儿的面,羞辱白光。而对于陈俊生,在未出轨之前,百般关心照顾。出轨之后,恨不得把他给撕了。

在听闻小女儿说姐夫陈俊生可能出轨的时候,她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事情未暴露之前解决掉,仅仅是因为把陈俊生当成余额充足的长期饭票和唯一可以依靠的支柱,不能拱手让人。这不竟让我想到,《欢乐颂》里樊胜美和王柏川,一方被压的无可奈何喘不过气,一方显得可怜又可气。

当然,她终归也是为了女儿好,有点刀子嘴豆腐心,这点不可置否。只是觉得方式不对,以为女儿只能靠男人养活。

02

可是,现实世界里,这样的戏码却真真切切的在我们身边上演。

希望女儿可以找到一个好人家,这没错。希望女儿生活处境好,这也没错。错就错在把一家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女儿嫁到好人家这件事情上,把女儿当做全家翻身的筹码,以为只要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是司空见惯。如果女儿婆家家境确实好,多多少少会帮,但是也给女儿带来了尴尬与低眉顺眼。如果婆家家境一般,帮或者不帮,带来的都是压力。

在这我还想延伸一下,现在很多的父母以对方家庭经济情况为唯一指标。硬撮合两人在一起,如果明明不相爱,还在一起,以后不仅会出现矛盾和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悲剧。

作为父母的孩子,父母有权对我们管理和监护。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事业,这时父母的责任应该是给我们指导,而不是干涉。否则,作为父母的一方要求孩子这样做,作为孩子的一方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只可能是两败俱伤,家庭关系陷入僵局。

经常听闻一些新闻报道,比如弟弟买房姐姐必须出钱;给姐姐的彩礼钱用来给弟弟娶媳妇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还是观念问题。要知道,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是父母的孩子。没有谁一定要为谁牺牲自身利益的道理。

父母们嫁的是女儿,而不是卖女儿,不要因为彩礼钱就耽误了儿女们一辈子的幸福。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结婚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总不能一定要按规定给多少彩礼钱吧,否则就不同意结婚。换位思考想一想,男方家庭拿了那么多彩礼钱来迎娶女方,如果是借的。最终的债是需要小夫妻俩一起还的,担子最终还是落在他们身上。

03

最近微博也报道了关于某市的相亲情况。学历不高不行,不是本地户口不行,薪酬不高不行,没有房子不行,连属相不搭也不行。这些早已成了铁律,没有这些筹码就别想交易。其实,这种情况何止出现在一个城市,很多地方都是如此。一次结婚,掏空了半个家底甚至整个家底。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却还是没有办法停止这样疯狂的行为,因为趋之若鹜的形势,让我们没办法逃离。

这样以外在形式的“互相交易”,不是爱情,也不是真正的婚姻。没有真正的感情纽带,又怎能幻想生活真的幸福。不适合的就是不适合,婚后该离的还是得离,所以中国离婚率自2000年以来,总体上一直在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了3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希望女生们以后都可以嫁给一个好婆家的儿子,也希望男生们以后都可以娶到一个好丈母娘家的女儿。希望以后的我们都可以真正嫁给爱情,拥有想要的婚姻生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面包必须要有,但不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全部。

爱情也必须存在,因为那样才更有可能得到后续的未来。

不用对方慷慨激昂的说:你给我爱情就好,我自己可能给自己面包。而应该拿出自信,温柔的告诉对方:爱情我给你,面包我也给你。

一半爱情,一半面包。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的点,这一切就刚刚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