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很受小朋友欢迎
可能是年龄原因,我身边有许多年轻妈妈。她们的孩子从一岁到六岁,无论男孩女孩儿都跟我相处的很好。最奇迹的一次经历是去年冬天,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妹妹一岁的孩子一直哭闹,所有人都哄不好。我只花了短短二十分钟就将他哄睡着了,而且那时候我跟那个孩子还不是很熟。
我嫂子跟她五岁的女儿相处不好,但是我这个侄女儿格外亲近我,嫂子向我讨教方法,我仔细观察了她们的相处方式后,对比自己跟侄女儿的相处过程。发现确实有一些话想说。
1.她五岁,我七岁。
很多人在谈论怎么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常常会说要跟她们像朋友一样。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没错,但许多大人真正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往往很刻意,因为他们始终是大人,面对孩子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想着要教导他。
这本来没有错,但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更倾向于释放自己内心孩子气的那一面,让自己成为孩子。实际上,孩子更愿意亲近她的同龄人,因为她们才是同一个世界的。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我五岁的侄女儿单独在家。侄女儿从旧箱子里翻出了泡沫板,她把它掰成很小一块儿,然后抠成白色小圆球。泡沫很轻,飞得到处都是,这就是我走出房间后看到的情景。侄女儿发现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滚得满地都是的垃圾。她脸上露出心虚的表情对我说:“姑姑,这些是雪花。”
几乎每个人在还是孩子的时候,都有过这种感觉,觉得这些白色泡沫是雪花儿。而且,在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也无数次渴望把他们抠成一大堆雪球儿,洒在地下,就像屋子里下雪了一样……这也许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在幻想中产生的情怀。
于是,我跟侄女儿一起疯狂地在各个房间抠泡沫板。看着泡沫碎屑儿像雪花一样飞散到房间各个角落,直到地下随处可见白茫茫一片。
最后,泡沫板都抠没了。我乐呵呵地躺在沙发上,侄女儿在做什么呢?她拿了一本儿书试图把那些雪花儿都扇到沙发下,避免我妈回来看到后,我们俩挨骂。她努力了很久,可惜那些雪花飞来飞去,根本藏不住。她笨拙又认真的企图隐藏的行为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跟她说:“你这根本没用,我们还是得把它们都扫进垃圾桶。”
她说:“好”。
然后,我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清理我们制造的垃圾现场。而这半个小时里,侄女儿端着垃圾桶跟左跟右,全程协助我打扫整理。
如果仔细搜寻,你会发现我们内心深处都藏有孩子气的一面。在和身边的小朋友相处时,我会不自觉释放自己的孩子气,这才是真正的和她们成为朋友,近乎同龄的朋友。
2.你自以为哄住了他们。
所有人都知道骗人不对,但是在跟小朋友相处过程中,许多人为了图一时方便,往往选择哄骗。孩子哭的时候,哄她说只要不哭,我一会儿带你去干什么什么。等孩子不哭了,家长达到了目的后,立刻忘记了自己方才许下的诺言。
这是成人世界惯常使用的招数,类似谢谢你啊,改天请你吃饭,谁都明白根本不会有这顿饭局。然而,孩子不是大人,她们的世界里没有约定俗成的谎言。当你食言后,他们只会记得一件事,你会骗人!久而久之,他们会有一种潜藏起来的意识——你不值得信任!
侄女儿只有三岁的时候,她很黏我,每次我回家看她,在家呆一天,第二天我就会离开。这时候她会哭,我的母亲会骗她说:“姑姑只是出去买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但是三岁的她根本不信任母亲说的话,她会向我求证母亲说的话是否属实。
我会蹲下身跟她解释清楚,我不是出去买东西,我是去另一个地方上班,我一会儿没有办法回来,下一次回来可能是很久以后。
她无比伤心,哭着求我不要去工作了。
我心里也十分难受,但还是一五一十地告诉她,我必须去工作,因为我得赚钱养活自己,如果不工作,我没有收入,没有收入我就没钱买东西吃,我会饿。
一个月后,我回家看她。我带她去超市让她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在超市里逛了很久,却什么都没有拿。我很疑惑难道她已经不爱吃零食了?
她却问我:“姑姑,你有钱吗?我怕你饿肚子。”
哄骗达成的目的是一时的,当你真实的告知孩子你的难处,会有两个影响:
一、你会获得她们的信任,这将是永久的,你永远不必去猜他们会在哪一天突然长成大人,因为你永远不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二、你的孩子将学会体谅别人,她不会变成自私的小孩儿,这很重要。
3.不要用孩子来娱乐大众,也别用破坏原则来获取他们的好感。
我有另外一个妹妹,她的孩子非常机灵。实际上,小孩子都是灵敏的小动物。她们能敏锐把握住大人的情绪并加以利用。我常常因此而震撼,难怪弱小的人类能经历漫长的岁月,度过连恐龙都灭绝了的冰河世纪,成功进化出如今的高度文明。
妹妹的孩子有打人和骂人的习惯,据说在她第一次骂人的时候,全家人都觉得新鲜。大家一致的反应是又好气又好笑。
:“哇~宝宝都会骂人啦!”
:“哈哈~不许骂人!”
从此我这个小侄女儿以骂人为乐,并引以为豪。
更有甚者,我有个姨在带她孙子的时候,教他学抽烟的动作,每当人多的时候,就让他表演抽烟(不是真的抽烟)以此来娱乐大众。
谁都知道,孩子很容易受到大人的鼓舞。当你微笑,她知道她做了一件好事。当你生气,她知道这个事情恐怕不太好。除此之外,他们尚不分是非。当老师的人对这个感触最深,她的一句赞扬或一句批评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我和侄女儿关系一向很好,但我从来不会破坏原则去获取她的好感。这个意思是,当她真的做了一件错事的时候,我不会因为害怕她不再喜欢我,而纵容她犯错。
我会皱眉来表达我的不欣赏,会跟她解释她的行为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甚至会生气,明确告诉她我非常不喜欢她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让他理解了你生气的理由,那么她不会讨厌你,反而会很重视你的意见,甚至会因为自己做错的事感到羞愧。
留在最后的话,我不是幼儿专家,也没有潜心研究过教育学。我的经验只是来自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经验。也许她不适合所有人,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小手段不够高明。但就是这几个小点,是我和不被侄女亲近的母亲之间最大的差距。如果你也是一名年轻妈妈,如果你即将成为一名年轻妈妈,希望这几个浅显的建议能给予你帮助,希望你的孩子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