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孝”
孝,自古以来就是一大话题。“百善孝为先”“忠孝难两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愚孝”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何为孝,亦一直是大难题。
今日,有幸读了林海音的《地坛乐园》一文,对“孝”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据李管理员所言:刘老先生之所以疯了,是因为其子出于孝心接他老人家去北平过好日子。过了一生的农村生活,老来却要他改变生活方式。失去农村生活的他等于失去了一切,便也就疯了,他的疯也就是如此单纯。
收录在第二编《北平故思》中回望如今的社会,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年轻人,来到城市打拼,成家立业后便想着接老人过来享福。可是,如作者所言“福是什么?平安即是福。”在偌大的城市,守着一间陌生的套房,周围陌生的人,甚至是陌生听不懂的语言,这真的是享福么?
曾经听一位老人家说:在工厂打工也没带孙子累,她更愿意自己在老家,活得自在。自己挣点钱兜口袋,买东西时也不用向后辈开口,少了许多难以启齿。到城里帮忙带孙子,晚上孩子要是哭闹,得起来好多次。上了年纪,睡眠浅且少。通常醒了,就很难再入睡,弄得她严重睡眠不足,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没精神,气色也很差。
两代人的生活方式总归是不同,教育理念自然也不一样。孙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媳妇要说她溺爱;不买,又说她不疼孙子。对孙子,她管教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最怕小孩生病,一生病家里鸡犬不宁了。
这并非特例,现如今这样的老人太多。很多妇女更年期遇上带小孩,双重折磨。年轻人为了上班,生了孩子便把老人家接到城里。美其名曰是享福,实际是帮忙带小孩做家务,当然也有纯粹接老人家到城里居住的。
古时,婆婆用餐,媳妇要站在一旁伺候,不能坐着,只有恶婆婆欺负小媳妇的份儿。如今,倒是反过来了。老人家总说“和为贵”,遇到贤惠媳妇就算上辈子积德了,遇到不好的只能心里偷偷叹气。上了年纪,他们便收起了年轻时的气焰,道:年轻人自己把日子过好最重要,我们受点气没事,能忍!
“孝顺的儿子,怎么能把一个孤单的疯爸爸送回家乡呢?”
儿女们自以为是的孝顺,往往让父母的晚年活得更累。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好不容易在城里打拼多年安了家,便想着带父母来城里安享晚年,不想他们继续在农村辛苦忙农活。可是,就像林海音笔下的刘老先生,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里的灯红酒绿晃得他们脑瓜仁疼,是要生病的,要疯的!
所以,很多老人宁愿遭受舟车劳顿,在城市和农村来回奔波,也不愿久居城市。即使子女在城里买房安家,他们还是愿意回农村。因为他们的家在远处的农村,在那养育他们的一方土地。
不禁想到奶奶,爸爸和叔伯们担心奶奶八十来岁了一个人住不安全,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生病了什么的,都没人知道。于是,商量着几个兄弟轮流照顾她。年初,奶奶便打包被褥衣物等来二伯家住,后来到我家,再来大伯家。
以往,觉得她是开心的,没什么烦恼,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好她自己。可现在,她反倒是经常抱怨这抱怨那,前几天更是跑回自己的小屋去了。
我本打算接她回家,哪知她留着眼泪哭着说“我不去了,你怎么说我也不去。我就要住这,哪也不去。在这我一个人自由,我还会走会洗衣服,我能做饭能吃。”
是啊,以前奶奶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我们放假回去她就会拄着拐杖过来待个大半天。平日里爱吃什么煮什么,爱什么时候睡觉就睡,爱干嘛干嘛。如今倒好,每个月换一个地方住。
哪都是她的家,可哪都不是她的家,她的家是那一间小土楼。心之所归方是家,那才是她心中的家,她住了几十年的家。在那个空间里,她是自由的,开心的!
犹记得去宫古岛时的那个导游,在日本生活了25年的上海女子,她说“日本人讲究一代人管一代人,日本的女性基本都是家庭主妇。她们的工作就是打理好家务,教育孩子。而老人不需要留在家里带孩子,她们自己出去工作,自在开心。所以80岁的司机,60岁的导游,在日本是很常见的。”
什么是孝?尊重长辈的选择,而不是将我们觉得好的强加给他们。
正如当我们年少时,会对父母喊到“别说什么都说是为了我好,你给的就不是我想要的!”。而当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给他们的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