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文章上班这点事儿

你见过哪个厉害的人,身上没有这项能力?

2019-05-25  本文已影响178人  赵晓璃

文|徐天坤

一、

先说一个职场故事吧:

2018年大四实习时,学英语的Helen进到了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市场部,从事最初级的市场运营工作。由于表现积极,毕业时被公司留下来成为了正式员工。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那么高大上,这让职场新鲜人Helen兴奋不已!

然而转正后没有多久,她就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一开始她凭着满腔热情能高效完成的工作,现在正逐渐变得复杂了;主管尽管只有三十五岁,却已经是有着十来年市场操盘经验的成熟职业经理人了。

每每Helen接到主管的指令去制作一份市场运营方案后,她就开始从网上搜集各种资料,然后模仿别人的大纲进行改造,并结合自己手头的资料进行编写。为了能够让PPT更有表现力,她还刻意学习了相关的网络课程。

然而,每当她把精心制作的方案PPT拿去请示主管时,几乎主管总是单刀直入地开批:“你的这个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这个方案跟我们上一个类似方案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的关键环节是什么?你知道客户群体都在哪里吗?他们当前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做过哪些成功的市场活动?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说实话,Helen看着主管那副很凶却又不容辩驳的神情,听着一个接一个对方案的质问,心里除了紧张、郁闷,还有敬佩、不解。

“徐老师,说实话主管其实对我挺好的,我也想跟着他好好学营销,可是过了近一年了,我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他那样的眼光独到,每次拿方案过去给他都会被他骂,说我没有做市场的天赋,搞得我越来越没有信心了,是不是我真的不适合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毕竟我是英语专业的,也不是学市场营销的,他说的很多东西我确实不懂,也理解不深。如果经过您的分析,认为我不适合这份工作,我也就死了心了……”

二、

听着网络那头心情急迫的诉苦,我从中发现了她明显的期待:

期待能早日寻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能把工作做好,得到客户和领导的认可,获得成就感。

如果能力提升了,也能获得成就感,经济报酬也就有了提升的资本了。

这也是我们从事职业生涯咨询时发现最为典型的价值诉求:成就感。

追问一句:你为什么那么渴望获得成就感呢?

答案几乎一模一样:因为我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很少获得成就感。

再问:怎么才能获得成就感呢?

再答:如果能找到一份最适合我的工作,我应该就能获得成就感了。

这个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关键的关键是:你得能把工作做好,才能提升能力;能力提升了,才能去做好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看到这里,想必您和绝大多数朋友都找到了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那就是绝大多数职场新人在进入职场初期时,最迫切、最渴望的并不是立刻赚很多钱,而是怎样才能快速适应职场、提升能力和实力,打下未来职场发展的坚实基础。

放大来看,即便是已久浸职场的老人也很清楚一点:尽管职场就是战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根本上最靠得住的只能是个人实力,这也是有效进行团队合作的根本前提。

然而,网络上到处弥漫着能力焦虑,各路大神小仙们纷纷推出的能力提升课程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只是,学了这些课程,对于提升我的能力真的有用吗?一旦脱离了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真的能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吗?

三、

什么是能力?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对于能力的解读著作、论文等资料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单就能力的类型划分就已然众说纷纭了。

一个通俗的划分方法,是将个人能力分为想象力、记忆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号召能力,适应能力等。很显然,这种列举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个人能力,但好在它们给我们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参考。

在这些能力当中,哪一项最关键、最重要呢?

有人说是沟通能力,不会沟通、不善沟通的人往往自竖高墙、自挖深沟,职场发展处处受挫,即便在生活中也常常受挫、四处碰壁。而反观那些职场精英们,似乎个个都是说话高手,也是沟通高手,总能身处众人中彼此自在愉悦,很少让彼此尴尬。

有人说是适应能力,毕竟到了任何新环境中都要尽快适应,熟悉环境特点,摸清楚环境中的人与事的基本模式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毕竟适应是发展的前提。

还有人说是创新能力,毕竟这个时代瞬息万变,知识更新与淘汰速度前所未有,虽然还没有到“不创新,就等死”的悲惨境地,但毕竟环境在变,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因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创新求变,才能持续适应,实现发展。

以上这些分析都对,但却都不彻底。

在我看起来,有一项能力是被很多人提及却经常被误读了的能力,它才是以上这些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这个能力叫做:学习力。

没错,放眼望去,那些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大的学习力。

误解1: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职场人的首要任务是工作,而不是学习。更有甚者,有些人会偏狭地认为在上班了以后还花金钱和精力去学习是对于工作效能的损耗!

误解2:学习就是读书,因此就要坚持读书,于是就要买书、借书,纸质书、电子书、电纸书,不一而足;甚至很多人在一些app上购买付费知识,参加樊登读书会等组织,天天读书、写笔记、发朋友圈晒图打卡,忙得不亦乐乎。

误解3:学习就是参加培训,因此天南地北地上课,网课、线下课,只要有空就学,学他个昏天黑地!

......

果真?

对于学习,我摘录了一个相对更贴合职场与生活实际的解读供大家参考:

“人类的学习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开始,并对外来的知识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调整与改造自己(更新观念和行为),形成新策略和新经验,最后有效解决问题(创新活动)。与此同时,人在学习活动中也改造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心智模式与心智机能(谷力,2009)”。

四、

首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是有效解决问题,对于个体或组织而言,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创新活动。

比如,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从一个连通过插入分节符来设置页码都不会的菜鸟,到了能够排版出一篇规范而精美的方案来,对于他来说,这种掌握了某些办公技能而终于能按要求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的前所未有过的经验就是一种创新。

再比如,一开始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找工作也没能力找到好公司,屈就自己的结果就是工作没兴趣,提不起劲来,也就做不好工作,被领导批评,没有成就感,只得频繁跳槽;直到有一天,你下定决心要终结这种日子,在职业生涯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知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与天赋区域所在,从此以后再选择职业就有了方向和参照,也不再那么迷茫焦虑了。

——这就是有效解决了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其次,有效解决问题需要有效的策略,策略来源于更新了的观念与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作为刚入职的保险经纪人,一开始你可能根本无法让潜在客户听你超过五秒钟的电话就会被挂断,直到后来你及时调整为“分析-了解-接触-理解-换位思考与换位感受-绝不施压-有节奏推进”的综合策略,使得你慢慢被更多客户所接受甚至信任,能力有了提升,业绩也有了明显改善,这就是你改变策略的直接结果。

再比如,原来的你总是付出很多,人很辛苦,却发现做的工作大多都是行政流程、支持辅助类的琐事,你能从工作中获得的成长很少;现在的你改变了策略,在深入地分析并找到了自己的核心职业价值以后,开始高效率地完成不得不做的行政琐事,而腾出更多时间来做那些对你来说不紧急但却十分重要的事情(比如阅读一些经典好书并写读书笔记,学着写作并开始尝试投稿,试着突破”小我“的束缚,勇敢地主动跟圈子外的陌生人建立链接)。

再次,更新了的观念与知识体系来源于你对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综合信息(刺激)的被动应对与主动获取和分析研读。

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人是陌生的,工作是陌生的,因为陌生所以新鲜,周围的人和事才会对你形成有效刺激,促使你关注各种异样信息——

看看主管是怎么接打电话、应对客户咨询的,再看看前辈是怎么制定工作计划的,再观察下老板是怎么组织新员工培训宣贯的,哪怕是你被客户拒绝了、被同事欺负了、被领导臭骂了,对于你来说都是新鲜信息,这些新鲜的信息都会汇集到你的头脑中,你会有意无意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形成各种判断和印象,进而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你的工作观念与言行,直至形成较为稳定的工作行为模式。

毋庸置疑,学习力(有效学习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职场中最急需重视和加强的基础性底层能力,其他一切职业能力都是铺陈在这个能力之上才得以发育和壮大。

我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成功的职场故事吧。

主人公D女士出生于南京一户十分普通的家庭,毕业于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学的是统计学,36岁之前一直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1982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儿子只有两岁。她犹豫了8年,终于在1990年,自己36岁的时候,辞掉化工所的工作,离开儿子,孤身去了珠海——加入海利空调。“要养活孩子和自己,销售提成对我讲十分重要,所以,我必须勤力再勤力。”她36岁第一次接触营销行业,自述既没有机会学理论,也没有经验可借鉴,但性格决定命运,一路“硬闯”,两年后的1992年,她在安徽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600万元,占了整个销售额的八分之一。

想必你早就猜到了这个人是谁,没错,她是董明珠,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我之所以将她的故事拿出来,是想提醒你注意:

假如当年的董明珠刚开始从事销售工作时知难而退(这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正常反应),不去认真从每一次的拒绝、失败中总结和汲取教训,不去快速适应环境、学习如何才能搞定客户、达成销售业绩,她又怎能成为今天的董明珠?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异议:徐老师,请不要拿这种励志鸡汤来灌我们,她是成功了,但也只是少数,我们谁能成为第二个”董明珠“?

没错,您说得很对,我们谁也成不了第二个”董明珠“,也不需要成为”董明珠“,然而,从真实的、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炼的。

五、

说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了:

在职场的大背景下,所谓学习力其实就是一个个体更有效地适应环境、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含着一些基本要素:

首先,对改变现状有着强烈的渴望。

很多时候,之所以我们没有让自己的现状变得更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渴望不够强烈,就像28岁时不幸丧夫必须独自一人养家的董明珠一样,生活的艰难给了她强烈的刺激,激发出了她想要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强烈渴望!而正是这种渴望才让她变得勇敢,推动着她不断根据现实工作环境中的新情况做出调整,能力就在其中一天天地得到了提升,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以此为参照,我们都可以扪心自问:我到底有没有如此强烈的想要改变、想要成长直至成功的强烈渴望?有了渴望,才有勇气去学习改变、攻坚克难。

其次,经过短暂探索后,确立想要追求的目标。

这种目标可以是职位目标(如五年内成长为部门主管)、薪酬目标(如三年内达到年薪三十万元以上)或者个人成长目标(如五年内成长为某一个领域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专家,包括写书、开课、做个人平台等),目标的存在可以凝聚散乱的精力,也可以拉回经常退缩的懦弱的那个自己。有了目标的每一天、每件事,都不再是迷茫的,而是有意义的、有助于成长和目标实现的可贵努力。

再次,要有好的学习与做事方法。

这些好的学习与做事方法可能是来自书本的理论学习与借鉴、个人的经验沉淀、同事的有效做法,也可能是来自主管和领导们的亲自垂范。有了这样的发现别人优点与长处的胸怀,我们就能够汲取他人的好的方法,提升我们的做事效率和效果,能否学到、学得效果如何,就要看一个人是否有积极专注的心态了。

最后,要有强大而柔韧的个性。

这个时代的强者,都是善于学习的人,他们不仅向成功学习,还向失败学习;不仅向同事、领导和朋友学习,还向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学习。学习不是啃书本,而是敢于直面现实(甚至可能是“我自身弱爆了”的残酷现实),从不放弃努力,从不轻言失败,真正将每一次的工作状态当作信息反馈而非终局结果,并及时吸收、分析反馈,迅速进行自我调整,迎接未来的工作挑战。

一句话,将做事当作学习与提升的手段,你的心态就容易恢复当初的强韧了。

六、

最后回到开头的故事。

对于职场新人的Helen来说,在这种屡被主管批评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首先,Helen要尽快搞清楚: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初心是什么,其中是否蕴藏着强烈的渴望?

如果有,是什么渴望?一般来说,新人最渴望的就是能有所历练和成长,被认可,获得成就感。

其次,对于这份工作来说,要尽快设定一个现实的工作目标,比如用半年的时间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市场运营人才甚至团队负责人。

再次,该学的理论知识要自学,这一点从来不应该“等靠要”,必须主动自发地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比如买回一两本经典的营销管理教科书啃至少两遍,订阅专业期刊并坚持阅读,做好摘录,并结合工作内容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最后,一定要有意识地锻炼从工作反馈中学习提升的能力。

将每一次的客户反馈、领导反馈剥离它们的情绪外衣,发现事实内核,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地接受并辩证地吸收他人的意见。

别被领导的责骂吓退了,责骂往往是伪装的关爱,你不得不知。Helen告诉我说,其实她的主管一直都在给予她机会,跟她说毕竟她还是一个职场新人,成长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总是白白地错过一个个宝贵的向同事和领导当面请教的学习机会,这种来自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机会往往比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和网络上的二手三手知识要更有价值。

总结一下:职场江湖,能力为王。

然而,只有能够有效适应环境的学习力,才真正能够发育出其他一切职业素养与能力。

职场中的学习力往往潜藏无形,需要每位职场人刻意修炼,否则,任你在职场混迹多年,你也可能只是一个不善于学习、没有成长、未来发展受限的“职场老油条”。

(注:本文故事基于真实咨询个案加工而成)

作者简介:徐天坤,高校管理学在职讲师,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新安人才网长期合作签约讲师,微博认证职场博主,“璃语职美人”长期合作个人发展顾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