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
春运团体票,用精准化服务点亮返乡路
今起至6日,春运团体票申办业务在东莞火车站进行。老规矩,到场先取号,预留1小时走流程。(南方网 12月3日)
春运团体票常态化是近年来铁路服务的一次升级。团体票与春运的“固定搭配”提高了售票率,降低了返乡群体的时间成本,为“回家大军”带来便捷,温暖着他们的回家路。
紧贴民需,精准定位。这是铁路企业提高服务水平、获取市场认可的根本方法。提前向学生和务工人员开售春运团体票,就是握住了春运的“牛缰绳”,在便民服务中实现服务质效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让“个体户”免受奔波劳累之苦;一方面减少了服务成本,事半功倍,必当受到市场好评。
数字是最客观的证明。2018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3.82亿人次,同比增长2435.1万人次;民航6541万人次,同比增长637万人次。打工族和学生作为春运的主力军,属于低收入群体,火车路仍是其首选的春运方式。
提前开售春运团体票是一种弱势补偿。骤然增长的客流,令春运市场出现结构性的供需失衡。在购票“大战”中,农民工因工作时间冲突和不会使用网络等原因,容易置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对上了年纪的农民工,他们既缺乏网银、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手段,也缺乏所需的网络环境,往往输在起跑线上。春运团体票用倾斜性、差异化的手段对农民工进行“弱势补偿”,让他们回家的路更通畅,见证着社会的温度。
可以说,春运团体票的常态化服务只是“冰山一角”,随着铁路部门改革的深入,还将持续为旅客释放更多“红利”,这是铁路和旅客的双赢。
车票虽小,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服务意识很大,其实体现在细微之中。我们高兴地看到,铁路部门在转变观念、提效增质等方面展现了诸多亮点。既有开通新线的宏观战略,也有旅游专列、“双十一”快运的大手笔,更有火车站VR导航、高铁WIFI、智能机器人、手机点餐、自主选座、连续换乘的“微服务”。可以说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把脉市场需求、填补服务空白的“走心”之举。
春运团体票要想真正“落地”,仍需做好“对接”工作。一是宣传上要充分考虑到务工和学生团体的特殊性,在社区、工地、学校范围内充分展开宣传;二是简化验证手续,笔者了解到,企业办理“团票”时要携带《订购务工团体票协议》、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材料,令办理者不胜其烦;三是降低准入门槛,“五人及以上”的团体要求某种程度上让“小群体”务工人员望而却步。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瞄准现有的痛点、难点,才能推出贴地气、顺民意的新举措,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归心似箭的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作者:赵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