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传统”精髓

2016-03-11  本文已影响25人  十年之后2018
前言:有感于文章“为什么说免费其实是最贵的”
关键词

实例

  1. 爱奇艺买下盗墓笔记的网络剧版权后在自己平台独家播放,是永久免费的。但是,非会员只能以一周一更的节奏观看,付费会员则可以立刻看到全集。此策略执行 5 分钟内,播放请求达到1.6 亿,开通会员请求破百万。
  2. 比如你关注了某个产品经理专家,每天看他的文章、读他的专栏,都是免费的,但这些都是很普适的内容。他在你心中是一个品牌式的存在了。当你有很特殊的、很差异化的问题,比如在产品经理这条职场路上的规划,就很想跟他咨询,即使是付费也无所谓。在行APP就是在这点上实践。
  3. 旅游套餐为例。旅游中,原本的交通费用、景点费用可能很便宜,但途中要是希望得到导游解说、希望在途中得到更多服务,就要花费更多。
  4. 电影为例。盗版电影的画面质量低劣、各种广告字幕、也有内容缺失的,而正版的电影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少量的钱在购买视频网站的会员上。看电影仍然是免费的,买的是品质保障。
  5. 不需要携带东西,而是购买完你的服务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和下载。音乐类产品最典型,买了会员,除了保证刚才提到的“ 品质 ”,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下载存储了,不需要放到 iPod 和硬盘里面整理,而是随时都能用 APP 在线听,电子书也是一样。
  6. 比如电竞游戏是免费的,但看现场的Dota比赛可能需要买门票;在网上看 SNH48 的表演是免费的,但参加他们的演唱会也需要付费。
  7. 罗辑思维和吴晓波,普通的网红也可以利用新浪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来盈利。另外,风靡全国的各种视频直播平台的主播,从来没有哪个是收费才能观看的,而是免费观看中,依赖粉丝的打赏。
  8. 今日头条、MONO、豌豆荚一览、礼物说等导购产品。几年前大家的理解还是信息越多越好,还是大而全的门户网站最有价值;现在大家的理解是,谁能帮我选出最优质的内容和最关心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

“传统”精髓

从以上引用内容通盘来看,其实互联网正式把传统的完美服务体验很好的线上化,并且利用互联网在时空和地域上的优势予以扩展。

一次完美的传统购物体验
Monica最近听说某品牌特别火,趁这几天工作之余查找了好多相关资料,什么品牌介绍、新装发布、代言人、口碑、晒单等等。为了赶上季节潮流,便早早约了“时尚达人”好姐妹Rebecca【专家号】周末共赴品鉴之旅。来到实体店,刚一进门,一位彬彬有礼的导购【服务员】便迎了上来,从不同角度为Monica提供着材质介绍、穿搭推荐、引导上身试穿等,全程无微细致。反复的搭配试穿,经过自己和Rebecca的双重把关,最终还是看中了几件衣物。Monica是个精打细算的姑娘,还有最后一关“性价比”要过。果然拿起手机,淘宝、小红书、洋码头翻了个遍,仿品价格是便宜、但质量和评价看起来不怎么好【不将就】;代购价格便宜不到3成以上,还需要等上半个甚至一个月【等不及】。看着经过精心挑选的“宝贝们”就摆在眼前,综合一衡量、在能承受范围内还是值得的,买买买。


拙见

总结: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体验,依旧建立在传统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基础之上,只是根据其提供的便利特性,扩展和变换了传统的体验方式,使得营销目的和营销行为更加隐蔽,让用户产生了“免费”的错觉,被公关的心甘情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